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多给点意见,和见解,谢谢了

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作者是王应麟。部分节选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部分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扩展资料

1、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字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20
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 其中初的意思是刚出生的婴儿,人生命的开端。 善的字面意思是指品质好,心质良好。 在三字经中: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的源端才会有善的行动。 善是指人性的光辉点,人心的美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但是对刚出生的婴儿上说,是无分善恶的。“善”其实并不是指空和无知。因为它的儒学含义并不在此。在儒学和哲学上说。 “人之初,性本善”真正含义在于人的向善之心,人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趋势永远都是向善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9
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不过本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因为,人一出生的时候靠的本能行事,比如饿了就会想要吃,不管那个吃的东西是不是属于你的。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可以将人塑造成善良的。

楼主若想具体理解这些,可以看个关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辩论。http://www.oklink.net/jswx/other/shicheng/018.htm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21
每个人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因为此时还没有任何意识,随着身处的环境和旁人的影响之后,本性也会随之变化,或好或坏。
第4个回答  2012-06-29
人在没有接受外界是外界事物影响的情况下,本性都是善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