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后一首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路歌】临终歌。李白绝笔
【中天】半空
【摧】折断
【余风】遗风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鲁国抓一条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世道将乱,大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7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象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那渺小的树杈,终究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翱翔,为后人所瞻仰。
第2个回答  2012-06-28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第3个回答  2018-03-06
文中“游扶桑兮挂石袂”应为“游扶桑兮挂左袂”。左袂即左衽。简单点说,就是靠穿着者左手边开合。但是,那时服饰的主流是右衽,所以文人常以“左衽”比喻“一小撮”、“非主流”、“落后”,甚至“傻缺”、“二货”等等。
第4个回答  2018-07-26
《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