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了,不但是亲戚朋友看不起你,可能连你的父母都不例外”,你觉得呢?

如题所述

01

“回娘家不到一天的时间,我就回去了。”她这样吐槽自己此次回家的结果。

要是放到以前,她肯定无法想象,有一天的自己,会在回娘家的时候,感到一丝陌生还有局促,当然更多的是寒心。

她以为,关于父母亲情,会是一生斩不断的情缘。

这种斩不断,指的是无论去到天涯海角,也不管你过得怎么样,父母和孩子永远都是人生中永恒的牵挂。

是时时刻刻想起来,心里都会有担忧,是无论贫穷富贵,心中都抱着不变的想法。

她后来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理想中的一种状态。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俗人。

既然是俗人,肯定就会有最为相通的喜怒哀乐,也有最为基本的爱恨嗔痴,还有傲慢与偏见。

在成家之前,她的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两个孩子的话,尤其是要做到不能偏心。

她的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小的时候,她和妹妹的待遇几乎都是一样,父母没有因为她是家里的老大而让她承担更多的东西,或者说是要她让着妹妹。

在他们家里,一直都是讲道理,谁有理就帮着谁。

父亲一般是听她母亲的话,所以她母亲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也基本决定她们作为子女,在一个家庭里的地位和待遇。

而她的母亲,是个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实际有点重男轻女,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的话,可能还会继续生第三胎。

归根结底,是他们那一辈人关于“养儿防老”的执念。而事实上,一般有着这种想法的人,相对应地也会认为“出嫁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她母亲的看法就是:当你还在家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肯定好好养育你,送你读书,尽可能给你好的生活。

当孩子到了结婚的年纪,出嫁了,那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02

任务一旦完成,以后父母和孩子的生活,将会被分裂开。她曾经以为,即使结婚以后,娘家还是自己永远的家。

而实际上,她的母亲告诉她的是:“结婚了,你就是别人家的人。”

因为她的母亲是这种观念,所以也认为女儿结婚以后,就该以婆家为重,娘家可以说是外人。

这是时代的印记,她说:“我妈他们以前都是这样的,所以这种观念没法让他们改变。”

而婚姻,也成为她人生另外一场分水岭。

结婚以后,她的生活没有妹妹过得好。这种生活,肯定首先指的是物质的直接呈现,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她和自己的老公是多年谈恋爱然后结婚的,用她的话来说,对方哪里都好,就是家里条件不行。

但凡对方家里条件能够好些,当年她的母亲也不至于如此反对。

但她舍不得多年的感情,认为要是因为经济条件而选择离开一个人,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爱着彼此的。

她那时想的就是,要是她听从父母的话,和他分了然后重新去找一个家里能够买得起房的,那么自己心里肯定过意不去,以后不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对方。

她还是认为,如果两个人要是想要结婚的话,最重要的是感情。

后来,中间反正也经历不少波折,她的父母见她执意如此,也渐渐妥协。婚礼这些都比较简单,因为考虑到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她认为不应该在这些事上铺张浪费,他挣钱不容易。

她老公婚前的状态是只能靠自己,那么他们两个人结婚以后,肯定依旧只能自我依靠。

03

不过,结婚以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过,他们也曾好多次到了离婚的边缘,但冷静下来以后,道歉,和好,然后生活继续下去。

他们很多次吵架的主因,都是因为她的婆家好像一个无底洞。

他们已经结婚接近四年的时间,前面两年一直不敢要孩子,第三年才作出这个决定,因为家里没存款,他们挣的钱都给公公治病去了,更别说买房这些。

在生活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她就会和他闹。

他刚开始会有愧疚,后来也渐渐有些心烦,说当初是她自己选的,要是真的这么看不起他,那就离婚好了。

他有的时候很倔强。

而她是一个心软的人,换位思考一下,感觉他也的确不容易,所以两个人的感情才能一直磕磕绊绊地维持下去。

她从来不在娘家吐槽什么,但她的经济能力还是一看便知,毕竟没钱这种事,也是藏不住的。

她渐渐感觉,家里亲戚对待她和妹妹的态度很不一样。

反正就是,对她妹妹的话,要客气很多,而对她则要随意很多。她举了一个例子,有次去一个亲戚家里吃饭,亲戚就直接让她去厨房帮忙,而且只叫她一个人。

这种区别对待多了,也不由得让她多想。

因为她没钱,所以她的尊严也变得没那么有价值。

还有一个亲戚,把家里自己孙子原先不穿的衣服送给她的女儿,原本行为让她感激,但话说出来有点扎心:“这些衣服可贵了,都是一两百一件的,我看你家孩子穿的都是些啥子哦?一看质量都不好。”

她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因为是长辈,还是不好驳了人家面子。

因为她给孩子买的东西都不错,她认为亲戚这是先入为主,因为她家条件不好,所以看她孩子穿的衣服也感觉不好。

而她父母的态度,也在无意识改变。

她们隔娘家都不远,妹妹每次回家,母亲准备的东西都要丰盛很多,就是像来客人那样招待。而她回去的话,一碗咸菜就能开饭,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她的母亲经常这样吃,她回去多数时候都不能让生活有所改善。

但她的妹妹却能。

04

这次她和妹妹一起回去,因为家里只有两个卧室,她的妹妹习惯性地带着孩子占了另外一间卧室,母亲让她睡沙发。

就好像是一种默认,她就该睡沙发。

她说,不光是这些,平时还有很多很多事,都能看出来母亲对她和妹妹的区别对待。而且,这种区别是一种自然而然,母亲和妹妹都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

她因为家里经济的原因,习惯性地放在那个被忽视和应该付出的位置上。

很少有人去考虑她的感受。

她只能感慨道:“人穷了,不但是亲戚朋友看不起你,可能连你的父母都不例外。”

她以前总是以为不管生活怎样,有钱没钱,自己的日子都和别人没关系。人家有钱,也不给你半分,所以两个人是平等的。

人,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能时刻保持清醒。

这是一个事实。

但,真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总是会有偏差,多数人其实还是带着有色眼镜,还是会区别对待。

不然,怎么会有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呢?

这个道理,早就被人发现了。

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也没法改变,所以就只能端正自己的心态。不管你的生活如何,你都要瞧得起自己,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自我贬低。

我认识一个阿姨,今年50多岁,她就是因为穷了一辈子吧,性格自卑也自强,生怕别人瞧不起她,也容易多想,包括在自己的兄弟姐妹面前,对方任何一个微小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她解读成是看不起自己。

她活得挺累的。

有的时候,别人没有看不起她,但是她自己已经先看不起自己了。

希望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某一方面来衡量,而你人生精彩与否,过得好不好,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不用过多受外界干扰。别人怎么想,就由着对方去好了,你要能保持自己心中的骄傲,同时也要切记一颗平常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这句话很有道理,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而且有很多父母也是现实的,你穷了他们就觉得你又没有钱,然后他的脸也没有光,邻居提起来也会觉得很尴尬。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好好挣钱啊。
第2个回答  2021-02-03
我觉得人穷了确实是亲人都会嫌弃你,因为他们觉得你赚不了钱是一个累赘。
第3个回答  2021-02-03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哲理,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承认而已,也有许多功利的父母,当你落魄时他们觉得你特别无能,没有成为你避风的港湾,反而百般嘲笑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4个回答  2021-02-03
我觉得这句话现实到令人无法否决,人穷了确实会被很多亲朋好友看不起,如果自己不仅穷还没有上进心,父母也会看不起,所以古话说“人穷志不穷,有志者事竟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