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点因灾害发生改变怎么办?

如题所述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 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 山洪 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 大雨 或 暴雨 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核心考点: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洪涝

①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②成因和多发地区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汛期。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区。

   

两者的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危害:直接危害与间接危害

风暴潮

①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②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降水过程相对平缓

   

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②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2、我国的自然灾害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I. 海洋灾害带

   

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危害

   

II.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危害

   

III. 东部灾害带

   

主要指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季风环流不稳定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IV. 中部灾害带

   

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V. 西北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中国的干旱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VI. 青藏高原灾害带

   

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

   

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高原气候区,地势高、起伏大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2)中国的地质灾害

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3、减灾、防灾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遥感(RS)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