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被后人称为“武帝”的君王中,战绩功劳最大的是谁?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对帝王和做出过大功绩(善或恶)的人有死后加谥号的传统,这个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谥号有好有坏,如谥号为“高”就是“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如“戾”就是“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谥号为“武”是: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历史上谥号或者庙号为“武”的帝王,一共有九个(或许有更多,但是没太大名气或作为就不说了),来看看这八位都为何被能被称为“武”吧,符合“武”的哪一条。

第一位:赵武灵王(战国—赵)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

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前296年吞并中山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第二位:秦武王(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战国—秦)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公元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第三位:汉武帝(西汉)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力强盛,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西汉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了汉地范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

第四位:汉光武帝(东汉)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第五位:魏武帝(三国—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第六位:晋武帝(西晋)

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第七位:宋高祖武皇帝(南朝刘宋)

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便于同年病逝,年五十九。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佚。

第八位:唐武宗(唐朝)

公元843年,泽潞镇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欲袭位割据。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叛乱平息。李炎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极力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公元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

唐武宗在位时期发生了平昭义之乱,这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后又出兵漠北,击败回鹘;唐廷以回纥衰微,吐蕃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遂以给事中刘蒙为巡边使,命其储备兵器、军粮,侦察吐蕃边防屯兵众寡,以为收复之备。但就在准备执行之时,唐武宗驾崩于含风殿,庙号武宗。

第九位:明武宗(明朝)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战绩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汉光武帝,他推翻了新朝建立了东汉,也让东汉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第2个回答  2021-03-07
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汉武帝,汉武帝直接打残了匈奴。
第3个回答  2021-04-05
不只九位武帝,像北魏道武帝,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周武王,南朝宋武帝,南朝孝武帝,梁武帝,元武宗,唐武宗为什么不列其中呢
第4个回答  2021-01-28
谥号为武的皇帝一般都有非常大的战功,其中功劳最大的是汉武帝,国力非常强大,击破了强大的匈奴,将汉朝发扬光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