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羽毛的作用

十万火急

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两种:飞羽和正羽,它是鸟类外部的羽毛。飞羽是帮助鸟类飞行的羽毛,生长在翼区后缘的一列坚韧强大的羽毛便是,它牢固地“锚定”在骨骼后缘,在振翅时整体挥动,拍击空气。而正羽能让鸟类形成独特的形状,还起隔离等作用。

除了这两种主要羽毛外,鸟类还有其他一些羽毛。例如,长在最里面的绒毛,是鸟类另一层保暖层。鸟类身上唯一一种从不脱落的羽毛叫粉绒羽,在苍鹭、鸽子等的身上有这种羽毛,这种羽毛在其顶端会分解出一种像滑石粉一样的粉末。

鸟类还有一种羽毛叫纤羽,有点硬,有点像头发,顶端有一些很短的倒钩,最后变成一些鸟类(如孔雀)的装饰羽毛。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根羽毛是由数百根单纤维并列组成的,这些单纤维每根实际上又都是一根完整的小羽毛。鸟类用自己的喙扯几次自己的羽毛,就可以修复整个网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手指触摸鸟类的时候感到羽毛很光滑柔顺。

扩展资料

小翼羽:由翅尖3根或4根短羽毛组成,正常飞行时贴在翅膀上,但飞行速度慢时就伸展开,起稳定作用,防止鸟身打转。

复羽:覆盖在大羽毛的毛管根部的小正羽,从空气动力学上让鸟飞行得更平稳。

初级飞羽:最大的飞羽,推动鸟儿在空中飞行,多数雀形目鸟有9-10枚,非雀形目鸟为10枚。

次级飞羽:长在初级飞羽内侧,对鸟儿上升起推动的力量。通常为10-20枚,但鸟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三级飞羽:长在次级飞羽内侧的羽毛,协助次级飞羽对鸟儿上升起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羽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羽毛按构造可分正羽、绒羽和纤羽 3类。
正羽又称翮羽,是被覆在鸟类体表的大型羽片.生长翅膀和尾部的分别称为飞羽和尾羽.正羽由羽轴和羽片所构成.羽轴下段不具羽片的部分称羽跟,羽跟深插入皮肤中,羽片是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所构成的,羽枝两侧又密生有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突,使相邻的羽小枝互相勾结起来,构成结实而有弹性的羽片,以扇动空气和保护鸟体。
绒羽又称锦羽,鸟类的羽毛的一种,羽轴短;羽支柔软,丛生在羽轴的顶端;羽小支细长,没有小钩,不形成羽片。绒羽密生在正羽的下面,有保温、护体等作用。
纤羽又称毛状羽,是羽毛的一种,外形呈毛发状,很细,少数末端着生无几的羽枝和羽小枝,分布于鸟的口,鼻部或散生于正羽于绒羽之间,鸟体部纤羽只有在拔去正羽和绒羽之后才可以看到.纤羽羽轴细而长,羽支很少,生在羽轴顶端,多无羽小支。纤羽散生在眼缘、喙基部和正羽的下面,有感觉、护体等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1-17
鸟类通常是用喙平整或清理羽毛的。喙在整理羽毛期间接受的频繁剂量的整理油,一些鸟类也应用油去滋润角质鳞片的腿部。所以并非所有的鸟类羽毛在粘油后都会失去防水、保温能力。
你的问题应该是指海鸟的羽毛粘上人类在海上的溢油。
海鸟的羽毛含蜡且吸油不吸水,如果碰上低黏性的油污,会沾黏在羽毛上使得海鸟无法飞行及觅食。
油类一沾上海鸟羽毛,即紧附不易洗掉.黏在羽毛上的油类可破坏防水结构,使水进入绒毛层而减低其保温作用与浮力.大量乳化油污掺杂海水附在羽毛上可增加重量,使海鸟不易游动或飞行;海鸟以喙梳理沾油的羽毛时并吞下油污而导致肺炎,肠疾,肾上肿等疾病.油类亦能妨害鸟蛋的孵化,沾有油污的海鸟回巢坐孵时即可能将油污转附到蛋壳上,海燕虽比较不易沾上海面的浮油,但其捡拾沾油的海草筑巢时亦可能受害.
第3个回答  2020-12-24

所有人都梦想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翱翔。鸟类最吸引人的特征,是它的羽毛,羽毛不仅具有保温炫耀的作用,最大的价值是提供飞行的力量。注:本视频根据2019新人教版教材制作。更多知识视频,微信关注公众号生物大师

第4个回答  2012-12-10
保温、防水、飞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