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指的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民国第一才子”。他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著名的中国文史专家钱基博教授。在父亲的影响下,钱钟书先生自小就文笔极佳。

1929年,年仅19岁的钱钟书先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但他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文弱书生,他可以说是民国至今最“毒舌”的才子了。

1949年,他和妻子杨绛住在清华,家中养了一只漂亮的猫,但是他的小猫经常与梁思成先生家的小猫打架,而且常常处于劣势,“猫奴”钱钟书先生看到这种场面,极其不开心,于是便拿起竹竿踢自己的小猫出头。

只是替猫打架也就算了,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小说《猫》,在书中特地设立了个人物来讽刺林徽因先生,在这本小说中,他曾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两广“一个人”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了三千多年来从未有的变局当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中国诞生了很多力挽狂澜的“时代巨子”,其中两广地区最多,既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又有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还有辛亥革命时的孙中山,近代很多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都有两广人的名字,广东绝对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广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最早开放的经商口岸,最早接受到先进的革命思想,这使近代广州一直处于对外交往的最前沿,即使是“闭关锁国”期间,广州与国外一直有着密切的往来。并且,广州地处我国南端,远离政治中心中央,受中央的管控较小,这给广州革命思潮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湖南算“一个人”


湖南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人曾说,“中国的一部近现代史,半部都由湖南人书写”,湖南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经天纬地之才。

第一个就是清末的曾国藩了,他创立了湘军,多次为清政府平定内忧外患,使原本风雨缥缈的清政府又多存在了半个多世纪。

除了他以外,湖南还有左宗棠、胡林翼两位中兴之臣,在他们的主导下朝廷大兴教育,招揽了大量人才,推行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基础。

在之后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中,湖南人甘愿流血牺牲,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可以说在近代的中国,湖南所走出来的人才堪称全国之最。

江浙算“一个人”

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江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重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浙一带的经济实力强大,所以江浙地区的年轻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更高。

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中,江浙人用财富支撑起了近现代革命。孙中山先生曾主持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运动,这背后就离不开江浙爱国商人张静江,宋耀如的支持。

除此以外,浙江地区也为革命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比如说蔡元培,章太炎,秋瑾等人,钱钟书先生也是江浙人,和他一样的江浙爱国文人还有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

山东算“半个人”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孔孟之乡”,当地人民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爱国情怀极高。虽然山东在近现代的著名人物没有两广、江浙、湖南地区要多,但山东地区依然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上做出了自己的力量。

出生于泰安土地上的孙传芳上将,被后世看作一代枭雄,面对日本人的无理要求,无论是真金白银的贿赂,还是真枪实弹的威胁,他都严词拒绝。在那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代他统治的南方五省相对于其他军阀统治的地方来说,算得上是一片平和。

张自忠总司令骁勇善战,举世皆知,他是绝对的抗日名将,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就连日军都被他的英勇忠诚所感动,在他死后日军曾发报感慨张自忠将军为“绝代勇将”。

当然,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说“山东只半个人”,并不是为了体现山东地区不如其他地区,也不是为了说其他地区不如这些地区,而是为了表明在那个年代中全国各个地区的人民都在为了祖国解放而战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