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阶段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现在社会,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操碎了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升初的孩子的家长来说,这意味着在养育儿女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当中,又晋升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小升初阶段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您具体阐述。

通常情况下,小学教育是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而中学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习惯培养,更是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这个时间段,你需要帮助孩子进行合理规划时间,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方式,还有自身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变化。

总而言之,这个阶段是孩子与新环境慢慢磨合的一个阶段。开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尤为关键,如果这个学期孩子在沉寂,或者是性格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一定不要打骂,也不能把焦躁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家长最先做的,必须是要平复好自己的心情,然后慢慢疏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除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人际关系问题。这个时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孩子的心理不仅会有所成熟,生理也会有所变化,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面对这些心理变化或生理变化时,家长应当给予必要关怀。在人际关系方面也要帮助她正确辨别周围朋友,还有可能会有早恋的倾向,也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疏导,不要行为过激,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这个阶段,父母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担当好这个角色,千万不要一意孤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1
孩子升初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①学业增多无所适从。 刚上初一,随着科目的增加,孩子的成绩有可能与小学阶段产生落差,此时,家长和孩子都会产生焦虑情绪,认为每天学习时间不够用,学不完知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和孩子都要坦然面对成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时间管理,与老师协调配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家长切忌盲目为孩子报许多课外辅导班,或额外为孩子加压,导致孩子厌学等情绪的出现。
②自理、自律能力差。 从小学到初中,看似简单的跨越,实则并不简单。进入初一,孩子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角色定位,不再是儿童,而是有担当的青少年。这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其实需要长期的铺垫,在孩子五、六年级时,家长就应该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自律能力,让他们适当地做做家务,对于孩子玩电子游戏要有原则地进行时间管理等。
③思维习惯有差异。 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非常关键。学习的知识难度和广度在增加,因此,在平时,做题、读题、听课都要专注,养成好习惯,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总结,有主动探究的能力。不论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还是心理方面,在新的阶段,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们要做好预判,智慧应对。
④错误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习的课程增加了英语、历史、政治、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成倍的增加,照搬小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行的,而且有些孩子已经在民办初中读书,住校的生活必须独立照顾自己,必须具备自学能力,还有自觉和主动学习,这个时候父母不在身边,需要自己提醒自己去学习。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诸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的快速阅读方法,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快速理解和重点记忆,还能培养注意力、阅读理解思维、记忆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这个阶段要加强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自己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才能顺利和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进一步迈步高中阶段的学习。
第2个回答  2021-07-29
需要注意孩子的心态,孩子是否适应新的环境,孩子的学习压力有没有问题,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并且有没有发生校园霸凌的情况。
第3个回答  2021-07-29
1.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2.还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3.孩子的学习方法,4.平常的学习环境,5.还有平常适应的一些学习状态等等。
第4个回答  2021-07-29
首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而且一定要让孩子循序渐进,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目标,让孩子按照目标去执行,如果孩子每天完成目标的话,家长要奖励,完不成的话,家长要让孩子去面壁思过,而且一定要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坚持下去,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儿,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多带孩子去玩一些游戏,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的开朗,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