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有什么野生动物

尤其是陕西的一级二级国家保护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黑鹳。

一、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

二、金丝猴

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5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

三、羚牛

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

羚牛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

四、朱鹮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五、黑鹳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

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岭 (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秦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1

1、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2、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3、羚牛: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

4、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5、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秦岭南北的动物也有较大差别。就兽类来说,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
第3个回答  2019-03-03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秦岭南北的动物也有较大差别。就兽类来说,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
第4个回答  2006-03-0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兽类有64种,隶属于6目24科。在兽类组成中,古北界27种,占42.9%,东洋界23种,占36.5%,广布种12种,占19%,特有种1种,仅占1.8%,说明兽类在古北界和东洋界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古北界成分稍高。由此可见,太白山兽类动物区系具有南北过渡、相互渗透、交错重叠的特点,成为动物区系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本区的兽类主要有金丝猴、大熊猫、豹(Panthera pardus)、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斑羚(Nacmorhedus goral)等。这些动物多分布在中、高山地带,少数分布在低山地带。羚牛是保护区的大型兽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南北坡均有分布,太白山地区为羚牛(秦岭亚种)的分布中心,数量较多。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本区南坡的黄柏塬地区的海塘河、大干河、小干河、欠开营河、太白河流域的中高山地带和龙洞沟地区,有由东向西数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约有大熊猫10只,主要食物以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和华桔竹(Fargesia spathacea)为主,本区为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1997年动物监测时在秦岭北坡万泉沟的阳台到凉水井发现了大熊猫粪便和活动痕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端的龙洞沟与老县城保护区接壤,常有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在此活动,附近村民多次发现,保护区尚没有金丝猴活动的记载。林麝在中低海拔均有分布,为重要的药用经济动物,在民间被广泛应用,对资源威胁较大,经深入宣传和保护,种群数量已开始回升,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两栖、爬行动物

两栖、爬行动物在本区均有一定的分布。

据调查两栖动物有9种,隶属于2目5科,广布于古北界与东洋界的有5种,占两栖动物总数的55.6%,东洋界5种,占44.4%。其区系特征是:广布种种类多,数量比例大,古北界种类少见,说明保护区两栖动物呈现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趋势。两栖动物主要有:大鲵(Andrias dauidianus)、秦巴北鲵(Ranodon tsinpaensis)、大蟾蜍中华亚种(Bufo gargarizans)、秦岭雨蛙(Hyia tsinlingeh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cnsinensis)等。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较少,盗扑情况严重,应加强保护。

爬行动物有14种,隶属于1目4科,广布于古北界、东洋界的种有2种,占爬行动物总数的14.3%,古北界4种,占28.6%,东洋界8种,占57.2%。从区系组成上可以看出,保护区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东洋界种类向古北界渗透,东洋界种类北移明显。保护区爬行动物的优势种是:黄纹石龙子(Eumeces xanthi)、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颈槽游蛇(Rhabdophis nuchalis)。爬行动物应加强对蛇类资源的保护,使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

鱼类资源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系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主要支流的发源地。据调查,区内鱼类共有6种,隶属于2目3科。鲤科3种,占鱼类总数的50%,鳅科2种,占33.3%,鲑科1种,占16.7%。其区系成分的主要特点是种类比较单一,种类偏少,且一般分布海拔较高,约在1500m左右,水温较低。重要的鱼类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应加强保护其种群和数量的安全。红尾副鳅(Paratobitis rariegatus)和多鳞铲颌鱼(Scaphes macrolepis)等5种鱼类也应当加强保护,使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参考资料:http://www.taibaishan.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