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信佛的人,总是逼着别人去信佛!

总是看到别人的过错,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曾经还打过父亲,骂父母,现在信佛了,就逼着身边的人学!不按他的意思,他就成天以你们下地狱,训斥的方式去责备!自己真犯了佛教里的事,总是会有各种理由!别人不对了,总是说别人这个那个,给别人带来了很多的苦恼!难道看不清自己的所作所为?本来我还信佛法现在看他这样,失去很多信心!

学佛之人要做到4依止:
1,依法不依人
  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行事,人不足以为依,因为人的思想、见解互异,人有生老病死、去来迁流,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学法求学,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於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於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首长。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任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法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时下一些人喜欢到各个寺院走动、应酬,到头来终被人情包围,而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殊为可惜。因此佛陀明示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要我们依据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或只做某一个寺院、某一个僧众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
2:依智不依识
  智指无漏的般若智慧,识是指有漏的分别意识。因为世相虚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认识的现象,时刻都随着虚幻的世相而变化,所以以识来分别、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千差万别,毕竟不够彻底。在人的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於第六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要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认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而无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圆镜智,好比一面镜子,可以如实照见世间万象;又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所以学佛不仅要“依智不依识”,还要进一步“转识成智”,如此才不会被世间幻象所迷惑。
3:依义不依语
  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帮助我们获证真理的方便,是一种假名,是用来诠释道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但也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或因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造成误解。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甚至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微妙的法门和真理,无法只靠文字来表现传达,所以学佛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执着、否则造成文字障,只会与道相去日远。
4: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佛法有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义谛是究竟绝对的真理。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根机而施设,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不依不了义之方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8
如果“信佛的去天堂,不信佛的去地狱”,那么,
就会有许多人信佛,也会有许多人,逼迫别人信佛。
可惜,那不是佛法。

如果“信耶稣的去天堂,不信耶稣的去地狱”,那么,
就会有许多人信耶稣,也会有许多人,逼迫别人信耶稣。
可惜,那是基督教异端的谎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08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修佛的人,把每一个人都当作自己的善知识,来感恩他让自己以不同方式觉悟。所以若别人有错,其实应是给自己修道的机会;若别人不对,也是给自己提醒要随时拥有正知正见。别人的行为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当然若修道人打骂父母,或是呵斥,或是责怪,也是在种佛的因,也是在给别人种看破的因。对当局者当时来看,也许不合适,是学佛的人不对。但就本质来看,一切无非因果而已,无所谓好与不好。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万物本为虚幻,烦恼本菩堤呵!
第3个回答  2012-04-08
你让他多听听法师的开示
先把自己业障清净
让人信佛没有错 但是要讲究机缘和方法
不是直接劝的
别人不信也不能懊恼
佛不度无缘之人
第4个回答  2012-04-08
想让别人信佛还是需要善巧方便的 要对机说法
你叫他百度这个:《优婆塞戒经》-- 为他人宣说佛法的注意事项

还有和您说,我们信佛是对佛法的相信。看:

佛法是智信,而不是迷信。

佛教经典中说一碗水中有八万四千虫的典故不少人都知道了。但你知道佛经中对人身体的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么?

<正法念处经>:复次有十种虫。住于血中。为风所杀......................十名酢虫。为于热风之所杀害。生于血中。其形短促。团圆无足。微细无眼。能作身痒。惙惙而动。其虫味碱。于人死时。如是等虫。为风杀已。血则干燥。其人即死。是故人说死人无血。血欲干故。得大苦恼。临命终时。心怀大怖。受大苦恼恐舍此身。行于异处。舍离亲族知识兄弟妻子财物。痴爱无智。爱结所缚。无有救护。无善法伴。唯独一身。一切身分。血脉干燥。受于身心二种大苦(三十)

“生于血中,其形短促、团圆无足”。这个描述对照电子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其虫味碱”。人体的血液环境PH值是7.35-7.45之间。弱碱性
(这里图片贴不了)
看完这些,相信大家对佛教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佛教绝对不是愚昧的宗教。而是智慧的。甚至是远远超越科技手段的智慧。
推荐您看看这个帖子,很贴近现实的。
百度这个:地藏论坛任务通关贴(1-10)-----刚接触佛教的朋友请进

(这个帖子是为了那些对佛法根本不了解、或者是相当不了解的朋友们开设。没有造神崇拜、没有神异玄奥、没有盲目和迷信。这里谈的事情我们会尽量理性和客观、就事论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