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有五德是指哪五德,请解释。谢谢

如题所述

是:文、武、勇、仁、信

出自:汉文帝时期的博士韩婴在所著的《韩诗外传》。

原文:

“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

译文:

首先,鸡头顶有冠,很像古代男子成人礼之后头上戴的帽子,所以,鸡其实文质彬彬,此谓“文”德也。

其次,鸡好斗,从古至今,不乏斗鸡者,它们的爪子后面那个支起来的叉很像古代的一种兵器,所以鸡“尚武”,此谓“武”德也。

再次,因为鸡不但好斗,而且还“临阵不乱,临敌果敢”。所以,很多古代人一直戴鸡冠状的帽子,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个勇士,此谓“勇”德也。

此外,养过鸡的人都了解,鸡不吃独食,主人抛洒食物之后它们总是互相喊叫招呼,一起去吃,这种讲究仁义道德的行为称为“仁”德。

最后,公鸡天天准时报晓,他们信守诺言,坚持到底的品德是为“信”德也。

扩展资料

鸡有五德之说,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虽然中国古代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准则,但影响更广泛的还是仁、义、礼、智、信五德。

社会上德行很多,归纳为五种,是因为这种归纳与五行学说挂了钩。所谓鸡有五德,虽然此五德非彼五德,但它们的文化背景是相同的。

文、武、勇、仁、信“五德”,让鸡成为中国民间吉祥的化身,人们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

所以,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9
鸡有五德:归纳为文、武、勇、仁、信“五德”。

头戴冠者——文也;
足搏距者——武也;
敌在前敢斗者——勇也;
见食相呼者——仁也;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有五德”,语出汉代韩婴所作《韩诗外传》。文曰:“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一德文也:头顶红冠,鲜亮吉祥。公鸡华冠高耸,火红艳丽。古代以此比喻文星高照,必获官帽,寓意鸿运当头,青云直上步步高。因为“公鸡(会)鸣叫”,取其汉字谐音相关之义则是“功名”,以示祝福对方一定获得官职而“功名显赫”。
二德武也:脚踏斗距,虎步生风。是英勇刚强的象征。传说,古代家居王屋山的刘生,炎热盛夏与妻赵氏纳凉于庭院之中,突然一只公鸡振翅飞入赵氏怀中,其妻从此竟身怀六甲,生下男婴。刘生为爱子取名“武周”。日后,曾事朝廷,骁勇善战,屡建大功。因此,流行于我国民间的“斗鸡纹图”便成了“英勇威武”的代名词,“公鸡”便是“武将”的符号。
三德勇也:见敌应战,威武善斗。相传,桃都山上有一只大公鸡,名号“天鸡”。在“天鸡”两旁有两位守护神,一名“郁”,一名“垒”,手执苇索若遇不祥之物,奋勇迎敌,擒拿不祥之物并将其杀灭。后世沿用此法刻制两位桃人立于门旁,用公鸡羽毛放置索中,系于门环之上。其用意即源于“勇敢者的化身”的传说。有时在民间还可以看到大门上画有一只大公鸡,也是祈福驱邪之意。
四德仁也:遇食分享,共品美餐。传说,公鸡乃是玉衡星的化身,是阳气的象征。每当捕捉猎物或有食物,决不会独个吞食而不顾后来者。
五德信也:守信按点,唱时报晓。民间传说,在桃都山上长有一棵参天大桃木,盘曲三千里,桃木上屹立一只大公鸡,名叫“天鸡”。每当“日神”出巡,金光四射,照耀着大桃木,此时,“天鸡”唱晓,普天之下男女老幼起床更衣,各就各位,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从此,便有了“天鸡报晓天下知”的传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9
指鸡有五种好的品德,即文、武、勇、仁、信。出自《韩诗外传》。西汉韩婴《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傅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这“五德”,极为生动地刻画了鸡的相貌和秉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11
朋友 晚上好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第4个回答  2020-11-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