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琵琶琵琶一词的由来

如题所述

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琵琶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据刘熙在《释名》中的记载,"批把"这一名称源于其演奏方式,即"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征着演奏时的动作。后汉应*的《风俗通》也提到了类似的概念,"批把"后来被演化为"琵琶",这一名称沿用了两千多年,见证了琵琶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琵琶"并不仅特指现在的乐器,而是泛指一类弹拨乐器,常被称为"胡琴",其中"胡"字反映了这些乐器的外来特性,源自我国西域地区的民族。早期传入我国的琵琶主要是直项(长颈)琵琶,它在演奏中以手指弹弦,曾风靡一时,适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随后,曲项(短颈)琵琶在南北朝时期引入,北周武帝时期开始流行,以区别于直项琵琶,被称作胡琵琶或胡琴。唐代,琵琶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燕乐乐队的核心乐器,产生了诸如《凉州》、《薄媚》等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独奏曲。

唐朝时期,琵琶的普及达到了巅峰,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它都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乐器。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弹奏琵琶都是荣耀的象征。在战场上,琵琶甚至成为馈赠的佳品,被誉为"两军相见醉琵琶"。随着琵琶的广泛使用,唐代出现了众多以琵琶为主题的诗词,如"凉洲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些诗词生动描绘了琵琶在社会各阶层的普及和影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