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原本可以击败朱棣,却被建文帝一道圣旨绑住手脚?

如题所述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也是靖难之役时期建文帝一方的主要指挥官。当时盛庸和朱棣作战多年,并且战绩胜多负少,曾斩杀好几位朱棣账下的大将。盛庸曾在一次战役中有机会拿下朱棣,但却被建文帝一道圣旨给绑住手脚,导致功亏一篑,那建文帝到底下了一个怎样的命令呢?这场战役朱棣也是损失不小,自己的岳父也是战死沙场,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段历史故事,一起了解看看吧。
在明朝的皇帝里面,明成祖朱棣是最会打仗的,他以少胜多,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接着又先后率军五次北征,威震漠北。因此后世对朱棣的评价很高,有人甚至称其为永乐大帝。然而朱棣也打过败仗,而且败得很惨,自己差点丧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场败仗发生在靖难期间,话说建文二年二月,朱棣击败了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趁机南下,结果在济南之战中没有取得胜利,被山东参政铁铉击退。此后,朝廷方面做出调整,任命盛庸为大将军,统率诸路人马,任命铁铉为兵部尚书,赞理大将军军事。
这年九月,各路明军纷纷进驻在定州、沧州、德州等地。朱棣闻讯,亲率军队突袭沧州,歼敌万余。接着他率军沿着运河南下,一路上攻击朝廷军队的辎重,想以此切断朝廷军队的供给,然后再将其击破。盛庸、铁铉率军一路追击,然后在东昌城外安营扎寨。
朱棣在河北、山东一带烧杀一番之后,果然率军直抵东昌。盛庸、铁铉不敢怠慢,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宰牛宴犒将士,誓师励众,简阅精锐,背城而阵,具列火器毒弩以待,他们想在此地与朱棣展开一场大战。屡战屡胜的朱棣,已经产生骄傲情绪,全军上下也弥漫着这种氛围。
当朱棣看到盛庸、铁铉的军队后,二话没说,直接命令燕军骑兵发起冲锋。结果没想到明军的火器发挥了作用,第一批冲锋的燕军尽为火器所伤。此时,朝廷派遣的援军也赶到了战场,由猛将平安率领,他和盛庸、铁铉兵合一处,抵抗朱棣的骑兵。
此时的朱棣被以往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冲击朝廷军队的左翼。结果盛庸调集重兵,把朱棣团团包围,围燕王数重,燕王自冲击不得出。其实当时明军完全能够杀死朱棣,但是因为建文帝曾经下过圣旨,不允许杀死他,所以莫敢加刃。
朱棣也明白这一点,故挺身出,辄短兵接战,独以一骑殿后,追者数百人,不敢迫。就这个危险关头,燕军将领朱能、周长率军猛攻明军东北角,盛庸不得不分兵援救,于是朱能杀入重围,奋力死战,翼燕王出。朱棣手下大将张玉不知道情况,他突入阵中,想营救朱棣,结果自己被围,死于乱军之中。
张玉身份很特别,他不仅是朱棣手下的第一大将,还是明成祖的岳父,他的女儿嫁给了朱棣,后被封为贵妃,当然这是后话。明军在东昌之战中取得大胜,庸军乘胜擒斩万余人,燕兵大败,复击杀者无算。建文帝闻讯也很高兴,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职务,还特意宣捷于太庙。
当朱棣得知张玉的死讯后,非常悲伤,胜负常事,不足虑。艰难之际,失此良辅,殊可悲恨!每当提起东昌之战时,朱棣都会痛哭流涕,身边诸将皆泣。建文三年二月,朱棣在北平祭奠东昌之战阵亡将士,更是泪流满面,他还脱掉自己的袍服,让人烧掉。
不过,姚广孝很会安慰朱棣,他说:两日,昌也,自此全胜矣!之后,朱棣再次率领军队南征,这次他吸取教训,稳扎稳打,最终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再厉害的将军,如果骄傲自满也会招致惨败,甚至连书生都打不过,正所谓骄兵必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