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和额娘到底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娘和额娘的区别:

1、娘是汉人的叫法,额娘是满人的叫法。

2、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同“妈妈”。

有些地区的子女(特别是古代)对自己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老母等称呼。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

3、额娘,是满族人对母亲的称呼,满语eniye的音译。

满语对母亲的称呼书面语为eme,口语中为eniye,读法类似于“额涅”。翻译成汉语时,考虑到贴近汉语的意义,故写作“额娘”。

清朝时,如果母亲为皇后,则可称呼为皇后额娘。

电影中“皇额娘”一说实为误导,原因是满语中这两个词为同位语关系,母亲是不能做皇帝的,所以可以有“汗阿玛”(电影中误称为皇阿玛),但绝不会有皇额娘。

扩展资料:

严格说来,满语中是没有“额娘”这个词的,更不会存在音译 e niang 这个说法。

满语里称呼母亲的词一般有:e me 额么,e niye 额涅,nene 呢呢

清时在普通旗人家里,子女无论庶出嫡出都把正夫人称额么或额涅,但亲生母亲一般称呢呢,因为额么与额涅比较正式,而呢呢比较口语化。而到后来“额娘”是专门称呼庶母的。

根据金启孮先生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是这样写道的:对母亲, 满语称eniye。府邸及世家大族讹称 “额娘” 。但很早满族学汉人称谓, 称母亲为“奶奶”。这一称呼在府中、世家与营房中, 上层、下层皆同, 大约学习得很早。但这一称呼虽学自汉人,却学错。

汉人管“祖母”叫“奶奶”,满族却把母亲叫“奶奶”了。“奶奶”和“额娘”不能同时并用,后来变成管“嫡母”称“奶奶”,管“庶母”称“额娘”。

金启孮先生为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其外祖出身外三营,国内外著名女真文、满学、清史、蒙古史专家。因此在称谓这类问题上的记载是可以信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额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7

娘和额娘的区别:

1、娘是汉人的叫法,额娘是满人的叫法。

2、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同“妈妈”。有些地区的子女(特别逝代)对自己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老母等称呼。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

3、额娘,是满族人对母亲的称呼,满语eniye的音译。满语对母亲的称呼书面语为eme,口语中为eniye,读法类似于“额涅”。翻译成汉语时,考虑到贴近汉语的意义,故写作“额娘”。清朝时,如果母亲为皇后,则可称呼为皇后额娘。

电影中“皇额娘”说实为误导,原因是满语中这两个词为同位语关系,母亲是不能做皇帝的,所以可以有“汗阿玛”(电影中误称为皇阿玛),但绝不会有皇额娘。

扩展资料:

清时在普通旗人家里,子女无论庶出嫡出都把正夫人称额么或额涅,但亲生母亲一般称呢呢,因为额么与额涅比较正式,而呢呢比较口语化。而到后来“额娘”是专门称呼庶母的。

根据金启孮先生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是这样写道的:对母亲, 满语称eniye。府邸及世家大族讹称 “额娘” 。

但很早满族学汉人称谓, 称母亲为“奶奶”。这一称呼在府中、世家与营房中, 上层、下层皆同, 大约学习得很早。

这一称呼虽学自汉人,却学错。汉人管“祖母”叫“奶奶”,满族却把母亲叫“奶奶”了。“奶奶”和“额娘”不能同时并用,后来变成管“嫡母”称“奶奶”,管“庶母”称“额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额娘》

百度百科《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17

娘是汉人的叫法,额娘是满人的叫法。

古汉语中娘一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

清时在普通旗人家里,子女无论庶出嫡出都把正夫人称额么或额涅,但亲生母亲一般称呢呢,因为额么与额涅比较正式,而呢呢比较口语化。而到后来“额娘”是专门称呼庶母的。

扩展资料:

满语里称呼母亲的词一般有:e me 额么,e niye 额涅,nene 呢呢

清时在普通旗人家里,子女无论庶出嫡出都把正夫人称额么或额涅,但亲生母亲一般称呢呢,因为额么与额涅比较正式,而呢呢比较口语化。而到后来“额娘”是专门称呼庶母的。

根据金启孮先生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是这样写道的:对母亲, 满语称eniye。府邸及世家大族讹称 “额娘” 。但很早满族学汉人称谓, 称母亲为“奶奶”。

汉人管“祖母”叫“奶奶”,满族却把母亲叫“奶奶”了。“奶奶”和“额娘”不能同时并用,后来变成管“嫡母”称“奶奶”,管“庶母”称“额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额娘

百度百科_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26

一、称谓区别

1、娘是汉人的叫法。古汉语中娘一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

2、额娘是满人的叫法。清时在普通旗人家里,子女无论庶出嫡出都把正夫人称额么或额涅,但亲生母亲一般称呢呢,因为额么与额涅比较正式,而呢呢比较口语化。而到后来“额娘”是专门称呼庶母的。

二、含义区别

1、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或者称呼为“妈妈”。

2、根据金启孮先生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是这样写道的:对母亲, 满语称eniye。府邸及世家大族讹称 “额娘” 。

三、地方叫法区别

1、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老母等称呼。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

2、很早满族学汉人称谓, 称母亲为“奶奶”。这一称呼在府中、世家与营房中, 上层、下层皆同, 大约学习得很早。但这一称呼虽学自汉人,却学错。汉人管“祖母”叫“奶奶”,满族却把母亲叫“奶奶”了。“奶奶”和“额娘”不能同时并用,后来变成管“嫡母”称“奶奶”,管“庶母”称“额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娘

百度百科-额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3-28
“额娘”是满族人对母亲的称呼,满语eniye的音译。满语中对母亲的称呼书面语为eme,口语中为eniye,读法类似于“额涅”,写成汉语时,考虑到贴近汉语的意义,故写作“额娘”。另有可能是方言中将eniye一词读作"eniyeng"(音e nieng),因而音译到汉语写作“额娘”。   如果母亲为皇后,则可称呼为皇后额涅。电影中“皇额娘”一说实为误导,原因是满语中这两个词为同位语关系,母亲是不能做皇帝的,所以可以有“汗阿玛”(电影中误称为皇阿玛),但绝不会有皇额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