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学士,协办大学士,大学士

清朝的大学士究竟分为几等?
是不是分为三等?先是内阁学士,然后是协办大学士,最后才是大学士
而大学士又分三殿三阁高底。
而大学士是不是每一殿阁只授一个呀比如说;文华一人,体仁一人,不会出来文华两人吧
而我看电视翁同和很想得到李鸿章的殿阁大学士之位,因为他当时只是协办大学士,好像一个殿阁学士只能有一个吧?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中堂等。
最大是大学士
大学士:满、汉各二人,正一品,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   
第二等是协办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尚书内特简。从一品,辅佐大学士;   
第三等是学士
学士:满洲六人,汉四人,从二品,掌敷奏;   
后面依次
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汉各二人,从四品,掌典校;   
侍读:满十人,蒙古、汉军、汉各二,正六品,掌勘对;   
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正七品,掌出纳文移。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钤往来文牒。   
中书: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三十人,正七品,掌撰拟、繙译。   
贴写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清朝有“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傅恒乾隆三十五年死后至清亡,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
武英殿、
文渊阁、
东阁。

后来变成:
保和殿、
文华殿、
武英殿、
文渊阁、
东阁、
体仁阁。

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讨论~追问

那请问老师;比如说这六位大学士级当中,不一定是要授满的,还有一点就是说;比如说在同一朝有人被授予了武英话,那么是不是就不能同时在授予别人武英了,一个级当中成员当中只能授予一个人吧,除非摆免才能仆上,不会出现同时授于两个以上的武英吧

追答

对的 理解正确 这些职位都是唯一的~! 只有职位空缺才会补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