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运笔的四种笔法

如题所述

书法运笔的四种笔法如下:

一、中锋

1,历代书家常说“作书贵用中锋”,那么古人所说的“中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常一支毛笔笔头最主要的笔尖一撮毫毛叫主毫,围绕它周围的毫毛叫副毫,当我们写字的时候,让笔的主毫经常在笔画的中心运行,这就叫“中锋行笔”(也有人称之为“正锋”);

2,这样写字,就可保证笔头所含的墨汁从笔的主毫注入宣纸里,渗向笔画边缘,写出来的字点画中间浓重两边浅淡,有立体传神效果,从古人用砚台研墨书写的角度看,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若用现代墨汁作书此种效果就不太明显,具体我们在墨法一节专门讲述;

3,从笔法技巧上说,中锋用笔是历代书家所推崇的,从篆、隶、楷、行、草等各体书家作品来看,可以确定以中锋运笔为主,特别是篆书,全用中锋。因此,中锋运笔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基本笔法;

4,从笔法效果上看,中锋运笔时能使主毫始终在点画中间运行,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均匀渗开,达于四面,点画亦就无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或右重左轻等缺点,古人所誉中锋有“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的美感,故中锋一直被古人称为书法之根本笔法;

二、侧锋

1,所谓侧锋,实则是点的引申用法,“侧”字一词来源于永字八法中的“侧”,即“点”。书法界一直有争论,有人说侧锋就是偏锋,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偏锋也是笔法的一种,我们后面就会讲到;

2,为什么古人称“侧”,而不叫“点”呢?宋代书论大家陈思在《书苑精华·卷二·永字八法说·侧势第一》中有精辟论述:“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止言点,则不明顾右,无存锋向背坠墨之势;

3,若左顾右侧,则横敌无力,故侧不险则失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笔诀云:侧者,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揭,则棱利也”;

4,元代陈绎在《翰林要诀·圆法》中说:“侧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柳叶、矢、蹲鸱、栗子等形。”这两段论述,很清楚地说明,以侧称点是以形容侧笔入纸的写法为根据的;

5,古人一般以“中锋求骨”,“以侧锋取势”。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中形容侧锋:“点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形容的也就是点的气势,侧锋在应用和效果上,除篆书运笔外,其他大部分点画的行笔几乎都略带侧势;

6,而在起笔、收笔处,侧锋用笔的作用最多、最明显,横、竖、撇、捺的藏起、藏收动作,无不以侧锋为之。在书写时,如能准确、精到地把握侧锋的使用,就会写出气势峻拔、起伏跌宕、韵味涵咏的书法艺术佳作;

三、偏锋

1,偏锋是指运笔时将笔锋尖偏在字点画的一面,常常是笔锋入纸后卧笔横扫,笔锋所指的方向和笔的运动方向成90度夹角,写出来效果一边光、一边毛,字态各异,因此,偏锋用以取态;

2,宋代苏、黄二人是用偏锋的高手,张旭、怀素偶尔用之,王羲之行草中也经常见到使用偏锋的笔法。有人认为偏锋是书法用笔上的败笔,其实不然,它是运笔中用处很广的一种技法;

四、藏锋与露锋

1,藏锋,是指笔画起笔处和结尾处锋尖藏而不露的运笔方法。一般起笔时用逆锋而入,收笔时用回锋而出。藏锋用笔实则是一种追求书法线条浑厚圆润的笔法,气力包藏在点画之中,写出来的字给人以含蓄、浑劲的感觉。

2,露锋,顾名思义,指所写笔画的笔锋外露,一般在行、草中多见。这种笔法是强调笔势、笔姿及点画之间的呼应或行款间的起承关系,起笔时不必笔锋逆入,可锋尖侧入、顺势落笔,尤其在书法创作时,忘情状态下的纵横驰骋,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中;

3,为使作品气韵连贯,自然生动,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书家,他的注意力是更多地集中在整个作品的气势和意境的表现上,在挥笔过程中表现于技巧方面的“中、侧、藏、露、虚、实”等等往往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而不是刻意为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