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如题所述

首先,最需要给孩子的,也就是自主、自信、爱这三种积极体验。与积极体验相对应的是,消极体验,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替孩子做主、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把她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不服从就惩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赶鸭子上架、达不到要求就冷嘲热讽甚至惩罚、取得成绩却很少表扬;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不满足她的依恋需求、不给她温暖的回应。大家其实可以对应一下,日常对孩子是不是有以上消极的处理方式。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尊重孩子的自主决定,要对孩子多加赞美,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其次,积极体验分为低级和高级。高级的积极体验还提供了让你去追求更多积极体验的动力。这一点是要针对老人带孩子或者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需要特别指出的。过度溺爱孩子、过度任其自作主张和毫无标准的夸赞可能给的是低级的积极体验,而且可能会导致早期积累的都是不好的背景,遗患无穷。这一点从之前某知名歌星的儿子以及云南知名的张小果的例子可以看出来。

再次,如何给孩子高级的积极体验和引导呢?从自信、自主和爱三个维度去给孩子创造更高级的体验。

真正的能力感,来自于你克服困难的过程,而不是轻易获得的成就!适度给孩子一些难题和挑战,让他们去完成,并且给予鼓励和表扬,形成正反馈。高级的自主体验,不仅仅是让孩子做主,而且还能让她学会如何做主,让孩子体验到内在动机,即从价值观、意义、激情出发来做决定。引导孩子去做正确有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去爱别人,感受被爱,同时给予别人于爱和包容,融入集体!

孩子终将要走向社会,需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做正确的事,同时要能够接受挫败感,在输掉比赛或者走错事情之后,要能够接受失败的结果或者被惩罚的结果,然后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5
通常以为能够做出这么惊人举动的孩子,往往都是不听话的学渣,但其实未必。据相关报道,女孩其实学习成绩很好,小学升初中的时候还考了当地全县前10名。后来是跟随父亲转学到了辽宁丹东,因为看到了别人身上有纹身。所以女孩动了心,因此背着家人花了300块钱去做了纹身。
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事,并不是负责她的衣食住行,看到她有个好成绩,每天乖乖听话活泼开朗就行。由此可见,孟母三迁的智慧和必要性,生活所在的城市周围的氛围,交际的人群,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尤其随着年纪的增长,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是容易受到风气、潮流的影响而去冲动尝试。所以说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是谨慎选择的,与此同时也要不断的去观察,识别孩子的异样,了解子女不同阶段,需要提供的精神辅导和必要的交流互动。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前途知道的并不多,认知需求,基本上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逐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强制和阻碍,而是恰当的引导和理念的交流。
孩子听你的,是因为你传递了正向,她认为可以接受并认为是好的价值,而不单纯是“我是你妈(爸爸)就必须遵守”
孩子终究会因为自己的冲动和幼稚,付出代价,但在长大后很大概率会将怨气转移到父母身上,哪怕孩子是懂事,没有怪责家庭,身为人母,人父也会一辈子自责。
女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称店里当时根本没有人问过自己的年龄,这也可见了某些服务行业对自身专业素养的缺失。
我们国家的法律,是对个人的选择和需求是尊重和保护态度的。国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处分自己的身体和装束,包括纹身与否。当然抛开那些严重身体损害,一直导致死亡的情况除外。
但这件事似乎要针对规定更为细致化,才能避免部分人忽视代价的严重性和钻漏洞的落网之鱼的想法,不然好奇的一时兴起,阻碍或干脆毁掉一个花季孩子的人生和发展前景。
你对纹身这件
不仅会对年轻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造成社会公众的负面评价。甚至会导致孩子的成长路上走向不同的圈子,从而让社会损失一个人才,也让才家庭失去一个乖巧子女。
试想一个未成年的女孩或者是男孩,此刻由于冲动好奇而做纹身,未来的参军,就业,升学,都会带来无法预料不可知的影响。通俗的来讲,未来的发展前途工作,就变得有局限性。很多地方你想去都去不了了,很多事情你想做也做不了了,造成一生的遗憾。
有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就是不让人省心,以前的孩子,以前的我们,怎么就没那么多事!
在这里要提醒广大的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或前辈为参照物来对比孩子,时代不同了,竞争,压力,诱惑以及生存氛围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同龄人可接触到的事和人,和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可比性。
给予孩子一点理解,父母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才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教育。而身为这一代的孩子,自身也应该懂得,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看似的压力和痛苦何尝不是一种历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