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机的发明故事(简短)

如题所述

随着岁月的推移,爱迪生的发明事业也逐渐扩大,1876 年他创立了门罗公园研究所.一些重大的发明如炭素电话机,留声机,电灯..都是他在这个研究所里研究成功的.
1877 年,爱迪生开始做电话机的试验.有一天,他忽然发现送话器里的炭质薄膜,随着声音的颤动而振动,说话的声音大,薄膜振动就大;反之,振动就小.随后,他又找来一根较短的细钢针,一头固定在炭质薄膜上,让钢针尖接触手指.当他对着送话器讲话的时候,针尖随着声音的频率和强度也相应地振动着.这一偶然的发现,使他沉思起来:假如把声音的颤动变成机械的振动,并且用针尖记录下来,一定能把人的声音贮存起来.反过来,如果让针尖带动薄膜重新再振动,它也一定能发出原来的声音.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试验,要是成功了,将是一架十分奇妙的"留声的机器".爱迪生完全被这美妙的幻想吸引住了.他想,要把声音贮存起来,最好把钢针尖放在一层比较软的锡箔上以滑动,刻下深浅不一的纹路,并且使这些纹路不重迭.怎么办呢 他又想,如果把这片锡箔裹在一个能转动的带有细螺纹的圆筒上面,那么,当圆筒转动的时候,针尖就会自然地在锡箔上以螺旋形向前滑动,声音就能贮存起来.他根据这种设想,集中精力开始设计.他决心要攻破这个难关.
8 月12 日,爱迪生把一张奇怪的图纸交给他的助手克鲁西.图纸上画着一个金属的圆筒,上面包着一层锡箔,圆筒联着一根长轴,轴和圆筒上都有相同的细螺纹,轴的一端还有个能转动的曲柄.在圆筒的旁边有个扁圆形的木质发话器,就好像电话机的送话器.发话器的中心有个小洞;发话器的底部有一片很薄的铁片,一根尖细的钢针装在铁片的中央,钢针尖与圆筒上的锡箔相接触."这是什么东西 "克鲁西一边看,一边想,实在猜不出来.他按照爱迪生画的图纸,日夜加班,用了30 个小时就做完了这个小机器,送到爱迪生那里,并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爱迪生认真地告诉他:"这是一个会讲话的小机器."朴实的克鲁西微笑了一下,怀疑地摇摇头,他以为爱迪生在开玩笑.这时候,工头卡门也在旁边,他也不相信机器会说话,并且愿意以一盒雪茄烟打赌.克鲁西也参加了,他情愿出两元钱.爱迪生笑着说:"我没有带钱,克鲁西,我很愿意和你赌一篮苹果."爱迪生仔细检查了克鲁西制成的这架机器,把一张锡箔小心地裹在刻有细螺纹的圆筒上,他用手转动曲柄,锡箔却突然"叭"的一声裂开来.这时候,卡门满以为可以吃到爱迪生赌输的苹果,他笑嘻嘻地对克鲁西眨了眨眼睛.克鲁西也高兴地拍了一下额角,得意地看着爱迪生.爱迪生一点没有在意,他重新裹上第二张锡箔,谨慎地把两头胶合在一起.他再把圆简前后转了几下,确定各部分都稳妥了,然后就开始试验.他一边将钢针接触锡箔,用手转动曲柄,一边对着发话器高声地唱出他心爱的歌曲:"玛丽有只小羊羔,它的绒毛白似雪.."这时候,发话器底部的薄铁片受到声波的影响,发生振动,带动着钢针尖在锡箔上面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纹路.爱迪生唱完以后,提起发话器离开圆筒,再把曲柄倒退地转动着,使圆筒退回到钢针最初接触的纹路上,等他再向前转动曲柄的时候,突然,机器里也唱起来:"玛丽有只小羊羔,它的绒毛白似雪.."声音非常清晰,这不就是刚才爱迪生自己唱过的歌吗
爱迪生和伙伴们又惊又喜,围着这架机器欢呼啊,跳跃啊,高兴得一夜未睡.但是,爱迪生并不满意这架小机器,他认为设计得很粗糙,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
几个星期以后,爱迪生把初步改良的留声机,用布包好,兴高采烈地去访问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科学的美国人》的主编俾契.一走进办公室,爱迪生便把包裹放在俾契的办公桌上.
"这是什么 "俾契疑惑地问.爱迪生笑了笑,没有说话.俾契打开包裹一看:啊!一架奇怪的小机器!爱迪生请俾契把曲柄摇了几下,忽然机器说起话来:"早安,先生!你知道留声机是什么东西吗 "俾契大吃一惊,他连连后退了几步,逗得爱迪生哈哈大笑起来.
"爱迪生拿来一个会说话的机器!"这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了.杂志社的全体人员都朝俾契的办公室拥去,大家多想亲眼看一看爱迪生神奇的表演啊!人越围越多,连各报社的编辑也都闻讯赶来.俾契唯恐这么多人把地板踩塌了,请求发明家停止表演,人群才逐渐散去.
第二天,各报纸都以大字标题刊登了这条惊人的新闻:"今日最大发明——一个机器会说话".
经过爱迪生以及后来许多科学家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留声机不仅在内部构造上越来越精细,在外形上也更加美观大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其实留声机只是爱迪生研究电话和电报时的“副产品”。声波使薄膜上的针头发生震动,就在布满槽纹、包着锡箔的旋转圆筒表面刻下了相应痕迹,成为声音的“烙印”和“模具”。 再用手柄转动圆筒让唱针滑过锡箔的刻痕,便拾取出本真的声音。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对着世界第一台留声机背诵的第一句话是“马丽有个小羊羔,身上绒毛白如雪”,回放的时候,严重耳聋的爱迪生根本没有听见这段8秒钟的微弱声音,看到助手欢腾雀跃才确信试验已经成功。第二天,爱迪生来到《科学美国人》杂志向众多记者们进行展示。1878年4月18日晚,美国总统海斯在白宫接见爱迪生后兴奋不已,特地叫醒入睡的夫人共赏留声机的神奇。一位怀疑爱迪生造假的牧师特地来到门罗公园实验室,对着留声机念了一大串诘屈聱牙的圣经术语,最后心悦诚服而去。正是留声机,奠定了爱迪生“发明之王”的地位。不过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声音的人并不是爱迪生,1860年4月9日,法国排字工人斯科特把一根针安在圆筒喇叭上,当女歌手唱起《金色月亮》时,针尖在油灯熏黑的纸板上清晰记录了音乐的波形。斯科特在法国获得“录音”的专利比爱迪生早17年,他虽然不知道如何将录音放出来,但相信后人会有办法。2008年,美国科学家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整再现了这段10秒钟的法国民歌,让世界听到了人类最早记录的声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4
随着岁月的推移,爱迪生的发明事业也逐渐扩大,1876 年他创立了门罗公园研究所.一些重大的发明如炭素电话机,留声机,电灯..都是他在这个研究所里研究成功的.
1877 年,爱迪生开始做电话机的试验.有一天,他忽然发现送话器里的炭质薄膜,随着声音的颤动而振动,说话的声音大,薄膜振动就大;反之,振动就小.随后,他又找来一根较短的细钢针,一头固定在炭质薄膜上,让钢针尖接触手指.当他对着送话器讲话的时候,针尖随着声音的频率和强度也相应地振动着.这一偶然的发现,使他沉思起来:假如把声音的颤动变成机械的振动,并且用针尖记录下来,一定能把人的声音贮存起来.反过来,如果让针尖带动薄膜重新再振动,它也一定能发出原来的声音.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试验,要是成功了,将是一架十分奇妙的"留声的机器".爱迪生完全被这美妙的幻想吸引住了.他想,要把声音贮存起来,最好把钢针尖放在一层比较软的锡箔上以滑动,刻下深浅不一的纹路,并且使这些纹路不重迭.怎么办呢 他又想,如果把这片锡箔裹在一个能转动的带有细螺纹的圆筒上面,那么,当圆筒转动的时候,针尖就会自然地在锡箔上以螺旋形向前滑动,声音就能贮存起来.他根据这种设想,集中精力开始设计.他决心要攻破这个难关.
8 月12 日,爱迪生把一张奇怪的图纸交给他的助手克鲁西.图纸上画着一个金属的圆筒,上面包着一层锡箔,圆筒联着一根长轴,轴和圆筒上都有相同的细螺纹,轴的一端还有个能转动的曲柄.在圆筒的旁边有个扁圆形的木质发话器,就好像电话机的送话器.发话器的中心有个小洞;发话器的底部有一片很薄的铁片,一根尖细的钢针装在铁片的中央,钢针尖与圆筒上的锡箔相接触."这是什么东西 "克鲁西一边看,一边想,实在猜不出来.他按照爱迪生画的图纸,日夜加班,用了30 个小时就做完了这个小机器,送到爱迪生那里,并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爱迪生认真地告诉他:"这是一个会讲话的小机器."朴实的克鲁西微笑了一下,怀疑地摇摇头,他以为爱迪生在开玩笑.这时候,工头卡门也在旁边,他也不相信机器会说话,并且愿意以一盒雪茄烟打赌.克鲁西也参加了,他情愿出两元钱.爱迪生笑着说:"我没有带钱,克鲁西,我很愿意和你赌一篮苹果."爱迪生仔细检查了克鲁西制成的这架机器,把一张锡箔小心地裹在刻有细螺纹的圆筒上,他用手转动曲柄,锡箔却突然"叭"的一声裂开来.这时候,卡门满以为可以吃到爱迪生赌输的苹果,他笑嘻嘻地对克鲁西眨了眨眼睛.克鲁西也高兴地拍了一下额角,得意地看着爱迪生.爱迪生一点没有在意,他重新裹上第二张锡箔,谨慎地把两头胶合在一起.他再把圆简前后转了几下,确定各部分都稳妥了,然后就开始试验.他一边将钢针接触锡箔,用手转动曲柄,一边对着发话器高声地唱出他心爱的歌曲:"玛丽有只小羊羔,它的绒毛白似雪.."这时候,发话器底部的薄铁片受到声波的影响,发生振动,带动着钢针尖在锡箔上面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纹路.爱迪生唱完以后,提起发话器离开圆筒,再把曲柄倒退地转动着,使圆筒退回到钢针最初接触的纹路上,等他再向前转动曲柄的时候,突然,机器里也唱起来:"玛丽有只小羊羔,它的绒毛白似雪.."声音非常清晰,这不就是刚才爱迪生自己唱过的歌吗
爱迪生和伙伴们又惊又喜,围着这架机器欢呼啊,跳跃啊,高兴得一夜未睡.但是,爱迪生并不满意这架小机器,他认为设计得很粗糙,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
几个星期以后,爱迪生把初步改良的留声机,用布包好,兴高采烈地去访问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科学的美国人》的主编俾契.一走进办公室,爱迪生便把包裹放在俾契的办公桌上.
"这是什么 "俾契疑惑地问.爱迪生笑了笑,没有说话.俾契打开包裹一看:啊!一架奇怪的小机器!爱迪生请俾契把曲柄摇了几下,忽然机器说起话来:"早安,先生!你知道留声机是什么东西吗 "俾契大吃一惊,他连连后退了几步,逗得爱迪生哈哈大笑起来.
"爱迪生拿来一个会说话的机器!"这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了.杂志社的全体人员都朝俾契的办公室拥去,大家多想亲眼看一看爱迪生神奇的表演啊!人越围越多,连各报社的编辑也都闻讯赶来.俾契唯恐这么多人把地板踩塌了,请求发明家停止表演,人群才逐渐散去.
第二天,各报纸都以大字标题刊登了这条惊人的新闻:"今日最大发明——一个机器会说话".
经过爱迪生以及后来许多科学家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留声机不仅在内部构造上越来越精细,在外形上也更加美观大方.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为推动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3个回答  2018-10-03
其实留声机只是爱迪生研究电话和电报时的“副产品”。声波使薄膜上的针头发生震动,就在布满槽纹、包着锡箔的旋转圆筒表面刻下了相应痕迹,成为声音的“烙印”和“模具”。 再用手柄转动圆筒让唱针滑过锡箔的刻痕,便拾取出本真的声音。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对着世界第一台留声机背诵的第一句话是“马丽有个小羊羔,身上绒毛白如雪”,回放的时候,严重耳聋的爱迪生根本没有听见这段8秒钟的微弱声音,看到助手欢腾雀跃才确信试验已经成功。第二天,爱迪生来到《科学美国人》杂志向众多记者们进行展示。1878年4月18日晚,美国总统海斯在白宫接见爱迪生后兴奋不已,特地叫醒入睡的夫人共赏留声机的神奇。一位怀疑爱迪生造假的牧师特地来到门罗公园实验室,对着留声机念了一大串诘屈聱牙的圣经术语,最后心悦诚服而去。正是留声机,奠定了爱迪生“发明之王”的地位。不过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声音的人并不是爱迪生,1860年4月9日,法国排字工人斯科特把一根针安在圆筒喇叭上,当女歌手唱起《金色月亮》时,针尖在油灯熏黑的纸板上清晰记录了音乐的波形。斯科特在法国获得“录音”的专利比爱迪生早17年,他虽然不知道如何将录音放出来,但相信后人会有办法。2008年,美国科学家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整再现了这段10秒钟的法国民歌,让世界听到了人类最早记录的声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