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配制

如题所述

培养基的配制:

1、称量和熬煮

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

2、加热溶解

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

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

1、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C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

2、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pH。对于要调节pH的培养基,一般用pH试纸测定其pH。如果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进行调节。

3、调节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成分。

4、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可以做成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类的震荡培养。

5、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量为0.2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扩展资料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

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还须进行灭菌,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

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易被污染或变质。配好后不宜久置,最好现配现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培养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为了使食用菌能正常生长发育,培养基除了必须有足够的碳、氮营养外,还应注意碳与氮的比例(碳氮比,C/N)。这样既能保证营养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要,也能保证生殖生长的顺利进行。例如,巴西蘑菇培养料适宜的碳氮比(C/N)为28~30∶1,含氮量1.4%~1.6%,投料量30~35千克/米2。我们可以按照培养料主要物料的碳氮比(详见附录4)设计配方。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8-11-24

1.配料:

配方换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馏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称取各种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

2.溶解:

淀粉溶解: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加热溶解,边加热边搅拌以防止烧焦。

3.调PH:

用1N的盐酸或1N的NaOH把培养基调节到所要求的值。

4.过滤:

滤纸或棉花进行过滤。

5.分装:

一般培养基放在三角瓶或试管中灭菌使用。

6.包扎:

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纸将棉塞包裹好,防止灭菌时水份进入把棉塞弄湿。

7.灭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温度、压力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果灭菌的温度太高,营养成分会被破坏。

8.贮存:

培养基在30℃下放置一天,无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备用。


扩展资料

培养基在使用前通过高压或过滤灭菌。防止污染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确认工作细胞库是否被污染,确认毒种工作种子批是否被污染,确认所用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是否被污染,均可用细菌、真菌及支原体无菌试验来确认并排除。

同时要对无菌试验培养基的灵敏度进行验证。实际生产中,可以从配制好的培养液中取少量加入营养琼脂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即可观察有无污染。

将有毒区与无毒区严格分开,并有各自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及孵室,有毒区对无毒区应保持相对负压,防止病毒对培养细胞(尤其是细胞库)的污染。

参考资料

培养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1-21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目的
1.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
1.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
2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3.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5步骤
5.1培养基的制备
5.1.1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5.1.5过滤分装
先将过滤装置安装好(图3-1)。如果是液体培养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层滤纸,如果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则需在漏斗中放多层纱布,或两层纱布夹一层薄薄的脱脂棉趁热进行过滤。过滤后立即进行分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 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5.1.6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5.1.7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图3-2),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5.1.8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5.2.1.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图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加水
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
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

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
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5.2.2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5.2.2.1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5.2.2.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5.2.2.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6结果
6.1记录各种不同物品所用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温度、压力等)。
6.2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7思考
7.1制备培养基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7.2做过本次实验后,你认为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7.3灭菌在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4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5高压蒸汽灭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527827.html?fr=qrl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7-12
培养基的配制:
1、称量和熬煮
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
2、加热溶解
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
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中海生物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
1、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C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
2、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pH。对于要调节pH的培养基,一般用pH试纸测定其pH。如果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进行调节。
3、调节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成分。

4、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可以做成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类的震荡培养。
5、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量为0.2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