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二酸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吗?疗效如何?

如题所述

壬二酸,俗名杜鹃花酸,外观与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晶体或结晶粉末。壬二酸的药理作用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1.直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和毛囊内的细菌,消除病原体;2.竞争性抑制产生二氢睾酮的酶过程,减少二氢睾酮因素诱发的皮肤油脂过多;3.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作用,有利于抗炎;4.减少丝状角蛋白的合成,防止毛囊角化过度;5.破坏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细胞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适应症: (1)普通痤疮(粉刺)。 (2)色素沉着紊乱。 如黑斑病、恶性小痣、黑素瘤和其它因身体和光毒性原因引起的色素沉着。
又名白屑风、面游风,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得名,发生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主要因素体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病因尚不清,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但未得到证实。病机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皮肤继发性炎症。
推测:
1)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原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等大量繁殖侵犯肌肤;
2)大量增多的皮脂,通过原来存在于皮肤上的非致病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等的作用,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
3)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现代医学治疗:
(一)内用药
1、维生素B2 、B6及复合B族维生素。
2、瘙痒予抗组胺剂。
3、炎症明显、范围较大时可短期予雷公藤多甙加小量强的松口服。同时予四环素或红霉素口服。
(二)外用药:去脂、消炎、杀菌、止痒。
1、皮质类固醇霜或膏。
2、有渗出糜烂,消炎:1%金霉素、0.2%呋喃西林
3、复方咪糠唑、复方益康唑、2%酮康唑:采乐洗剂。

中医药治疗
1、 风热血燥:干性型
治法:疏风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皮损色红加丹皮、金银花、青蒿;
瘙痒重加白鲜皮、白蒺藜;
皮损干燥加玄参、麦冬、天花粉。
2、 肠胃湿热:湿性型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止痒。
方药:参苓白木散合茵陈汤加减。
糜烂渗出较甚者加土茯苓、苦参、马齿苋
热盛者加桑白皮、黄芩。
中药外治:
1、干性发于头皮:白屑风酊外擦(蛇床子、苦参、土槿皮研粉,用75%酒精浸透,再加薄荷,祛风止痒)
2、干性发于面部:痤疮洗剂外搽(沉降硫磺、樟脑酯、西黄芪胶、石灰水,减少皮脂、消炎)
3、湿性皮损渗出:马齿苋、黄柏、大青叶、龙葵煎水外洗或湿敷;脂溢洗方(苍耳子、苦参、王不留行、明矾);少量渗出:青黛膏。
中药洗头部,头屑多,油多伴瘙痒:月石30g、桑叶30g、菊花30g、防风30g、苏打10g ;头屑多:月石30g、桑叶30g、皂角30g、透骨草30g苍术30g颜面部:金银花、菊花、茯苓、甘草,痒重+防风。 本人认为壬二酸对脂溢性皮炎疗效不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