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某些中医院里把当归别称为文无呢

如题所述

  哈哈,前两天刚看过这个,我告诉你吧
  把当归别称为文无和三国时的姜维有关系,有一段有意义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司马昭派遣大将钟会、邓艾进攻蜀国,蜀主刘禅荒淫昏庸,开门投降。这可苦了坚守剑阁的姜维,欲降不愿,欲战不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假降钟会,待后视机利用钟、邓及司马昭三者之间的矛盾,策反钟会,重振蜀汉。
  还在姜维坚守剑阁时,姜维的母亲就被司马昭派人抓去了。当姜母听说儿子不思以身殉国,反而率兵投敌时,气得大骂“逆子无德”,并写了一封斥责姜维不忠不孝不义的信,偷偷叫人送给姜维。当姜维看到母谕后,心中忐忑不安,心想照实话对老母说明吧,难免泄露天机,坏了大事,枉费一番苦心,不对老母说吧,又不忍老母为此而伤心。姜维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一个绝妙方法,利用祖国绚丽多彩富有文学性的中药名,以寄托自己的抱负。于是,他拣了两包中药,一包是远志,一包是当归,托送信人带回去给老母。真是知儿莫若母,姜母一看,心领神会,完全理解了儿子的用意,原来是孩子胸怀远志,打算重振社稷,失去的江山应当重归蜀汉。为了能使姜维毫无牵挂,一心救国,自己竞撞墙而死了。
  以药寄情的史料,在我国颇多。据崔豹《古今注》记载:“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由此可见,在古代,“离别时,赠之以芍药;相招时,寄之以当归;拒返时,回之以远志”,似乎已成习惯用辞。另《吴志》中记载:“曹公闻太史慈名,遗书以箧封之,发看无所道,但贮当归”,这就是当归又名文无的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6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亦犹相招召,赠之以文无。文无名当归也。” 清 钱谦益 《瑶台歌》:“相思难避如逃疟,一味文无是良药。”
别名,早有此称,只是用之不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