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书推荐 :十本历史著作,都是出自于历史名家之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8
《国史大纲》 作者:钱穆
这本书是每个有识之士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在抗日战争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日寇疯狂侵略的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来到了西南联大。民族何处去,中国何处去,是那时的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钱穆满腔悲愤,写下这本书《国史大纲》。
他想用这书教育下一代不忘历史,铭记历史。甚至,如果亡国,要用这本书告诉剩余人我们自己的历史。
钱穆这本寄托民族命运的书,当值所有人一读。
《中国近代史》作者:徐中约
这本书整体的一个感觉就是畅快淋漓。
个人当时看这本是电子版,拿起书,很快就会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几乎是从头看到尾,比看武侠小说还带劲。
作者的近代史可能跟我们的近代史划分不一样,此书核心还是写400年来,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弱到强的过程,正如书的副标题一样:中国的奋斗。
《中国通史》 作者:傅乐成
这书在台湾出版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在大陆出版还是在2010年。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其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用平铺直叙的方法把整个历史用60多万字讲清楚。
大家看通史,吕思勉的不免觉得难度有点大,周谷城的又引用太多,钱穆的时代烙印又太强。而此书对于历史爱好者相对而言是很友好的,通俗易懂,叙说清晰,并吸取了各家之所长,实为一本集大成之作。
给这本书一个评价,一部端端正正的中国通史。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柏杨其人,是激进的,哪怕在57岁出狱之后依旧如此。
看他的书,会颠覆一些既成的观点,比如五胡十九国。
他的命题大多是论战式的,充满道德判断和嫉恶如仇,对那些乱世贴上“禽兽王朝”的标签之后,再也不问不顾,因为他觉得没有任何价值。
世上,柏杨这样的人物不能太多,但绝不能没有。
这本书完美地呈现了一个真实柏杨,具体是如何的,翻开书读一读吧。
《南明史》 作者:顾诚
南明史的著作之多,甚至超过明史。比如樊树志、钱海岳、顾诚等都有过相关著作,而且都是大家之手,颇有百家争鸣的感觉。
顾诚的《南明史》被很多人推荐,而且是大力推荐。
顾诚在书中爱憎分明。恨铁不成钢,疾恶如仇在一个历史学家身上体现出来可能感觉有点不合适,但这反而让顾诚的读者们更加入迷。
顾诚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收集史料丰富,甚至可以说近代著史者无人出其右。
《战国史》 作者:杨宽
杨宽对春秋战国的贡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杨宽光是把战国编年完成就花了近半个世纪,将原来分散混乱,年代讹误,真伪混杂的史料,梳理得有条不紊,真伪分明,让战国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坐标。
近年来,战国史大热,而杨宽《战国史》一书中对于战国各国之间合纵连横、兼并战争有大量的描写,让读者大呼过瘾的同时感叹,原来真实的历史比小说精彩百倍。
《三国史话》 作者: 吕思勉
吕思勉的著作,实际上不适合初学历史的读者,但这本书除外,因为每一篇都很短小。
每一篇文章虽短,却也可以看出作者水平确实非同一般,无论是在魏灭蜀、曹操的崛起等话题上,都是独辟蹊径,让读者眼见一亮的感觉。
《明史讲稿》 作者: 樊树志
樊树志的书现在在各大书店必定是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占据很多最好的位置。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一部简单的《明史》,作者的书同陈寅恪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注重叙述政治军事史,都旨在寻找大明的症结所在,去探寻那个时代内部的秘密。而作者的笔力雄健,运用自如,实乃一难得的好书。
老先生虽然极力的在保持着自己史学家的客观,但在其很多书中仍然不免情感流露,比如对于杨涟、左光斗。所以很多书中都出现:大笑,大笑,还大笑。。。。。。。
《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作者: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向来以混乱著称,但陈寅恪并不是在帮读者来理清这段历史,这个工作是断代史应该做的事。
陈寅恪在这本书里所作的工作是去找那个时代背后的动因,去看那个时代发展脉络。
第一次读这书的时候是囫囵吞枣,第二次读的时候,是震惊;第三次读的时候,有种拍案叫绝的感受。
本书的记录者万先生也是一名历史学家,但在序言中所说的话,难免有点自欺欺人。
《资治通鉴启示录》 作者:张国刚
《资治通鉴》这个大部头书,很难啃。张国刚老师这两本新书是根据讲座而来,口述语言比较多,这样便利了读者阅读。
之所以推荐这两本书,其实是因为作者归纳通述,窥大书之一角,用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解读,实属不易,而且完成得非常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