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那个我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全诗是?

如题所述

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一、全诗内容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诗歌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扩展资料: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节至第四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第五、六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以及“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全诗如下,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资料: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期盼着能在一起,不料林徽因却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于是只能将往昔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地表达出来。比如“夕阳中的新娘”,新娘一词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感情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感情只能暗藏在心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资料

此诗的意境

84年前的今天,徐志摩为出席林徽因在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演讲会,于早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不幸罹难,享年34岁。

蔡元培先生为他书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英国剑桥。

1920年秋,徐志摩到英国留学,经英国作家狄更生介绍,进入康桥大学(即剑桥大学)读书。此间,徐志摩认识了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坠入爱河,在剑桥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单纯的岁月。

后来两人缘尽分手,林徽因回国后来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结了婚。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回到剑桥,对学校的怀念、对往日美好回忆的追忆,全都涌上心头,于11 月16 日在快要到达中国的船上,突然灵感发作,再度以诗的形式传达自己蕴藏胸中已久的题材,挥洒自如地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不朽的杰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原文如下:

《再别康桥》

现代·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资料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读商科以继承父业。但是徐志摩在美国与英国求学期间,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两次去欧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国、法国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剑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他专门为剑桥写过三篇诗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罢》,是作者热恋时的留别之作。1925年游欧发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阔别后深情地回忆。《再别康桥》则是诗人1928年英国讲学归来后第三次对剑桥倾诉衷肠。

全诗共写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写康桥之美。其次是写出了诗人的心绪之乱。再次是写离别之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7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