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静宁古今名人事迹,请帮帮我啊,网上找不到啊

希望能够长一点,因为我要写一篇2000字的论文,大家帮帮忙啊

  李白(701-762)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广(?年-前119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曲珍(生卒年不详)
  字君玉,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望族。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屡犯边境,他与诸父组织族人抵御,夏人不敢犯境。郭逵南征,珍为第一将,进兵至右江,剿抚并用,一举得广源等三州十二县,迁为西染院使。元祐初(1086年),拜为环庆路副总管,夏人进犯泾源,曲珍率兵击退。
  李暠(351年-417年)
  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静宁西南)人。十六国时西凉创建者。400年—417年在位。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孙。李暠少年的时候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后凉吕光末年,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有惠政。会沙州(今敦煌)刺史盂敏卒,他被州人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封宁朔将军。北凉段业时,仍为敦煌太守,安西将军,领护西胡校尉。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乃自立为王,建元庚子,建都敦煌,置官封将,西凉政权自此开始。
  吴玠(1093年-1139年)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玠少时沉毅,有志节,工于书,善骑射,北宋末年从军。靖康初,西夏犯边,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因功累迁泾原路副总管。吴玠与金将对垒近十年,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蜀。吴玠喜读史书,通晓孙吴兵法,深谋善断,智勇兼备,遇敌不图小利,善于避敌之优势而扬已之所长,灵活运用战术,在战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
  刘锜(1098年-1162年)
  字信叔,宋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是沪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英俊威武,仪表不凡,善骑射,声如洪钟。宣和年间,命为阁门祗候。高宗继位,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为陇右都护。绍兴三年(1133年)刘锜复职,受命为川陕宣抚司统制。后被命为江东路副总管。长期率兵与金军作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刘锜被任命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呕血而亡。
  吴璘(1102年-1167年)
  字唐卿。玠弟,少好骑射,喜读兵书,常随兄作战,英勇果敢,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绍兴三年(1133年),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节制阶、文。绍兴六年(1136年),为行营左右护军统制;绍兴九年(1139年)初,升为都统制,是年,加授神龙卫士厢都指挥使。乾道三年,赠太师,追封信王,谥武顺。吴璘忠勇刚直,一生戎马倥偬,从卒伍到大将,代兄守蜀20余年,深得兵民信赖。
  慕天颜(1623年-1696年)
  字拱极,一字鹤鸣。清静宁州人。顺治三年(1146年)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1655年)成进士。顺治十三年(1656年)初,任浙江钱塘知县,历任广西南宁府同知,后又任福建兴化府知府。康熙九年(1670年),授为江苏布政使。康熙十五年(1676年)擢任江宁巡抚,后加授兵部侍郎。
  李世军(1901年-1990年)
  字汉三,静宁双岘人。1924年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任北京市党部分区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受孙中山之命,赴甘肃宣传《北上宣言》。1932年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简任一级监察委员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政治设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南京市委员会常委等职。1984年9月受任国务院参事之职地界石铺长征纪念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7
  静宁,是羲皇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灿烂的历史,给静宁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留下了独有的文化遗产。这里有秦汉时期的古成纪遗址、庙儿坪古文化遗址、靳寺汉墓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存146处,有明代建筑群静宁文庙、清真寺,有气势宏伟、古朴典雅、规模宏大的成纪文化城,有风景秀丽的西岩寺山、九龙山,有奇峰错列、幽谷盈香的仙人峡,有红军胜利会师地界石铺长征纪念馆……绚丽多彩的静宁文化孕育了名扬中外的静宁名人,在这一片华夏沃土上传颂着一代又一代的名人故事。
  李白(701-762)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广(?年-前119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南)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被擢为武骑常侍,匈奴称之为“汉朝的飞将军”。后为陇西都尉、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征讨,功名大显。后调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曲珍(生卒年不详)
  字君玉,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望族。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屡犯边境,他与诸父组织族人抵御,夏人不敢犯境。郭逵南征,珍为第一将,进兵至右江,剿抚并用,一举得广源等三州十二县,迁为西染院使。元祐初(1086年),拜为环庆路副总管,夏人进犯泾源,曲珍率兵击退。
  李暠(351年-417年)
  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静宁西南)人。十六国时西凉创建者。400年—417年在位。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孙。李暠少年的时候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后凉吕光末年,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有惠政。会沙州(今敦煌)刺史盂敏卒,他被州人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封宁朔将军。北凉段业时,仍为敦煌太守,安西将军,领护西胡校尉。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乃自立为王,建元庚子,建都敦煌,置官封将,西凉政权自此开始。
  吴玠(1093年-1139年)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玠少时沉毅,有志节,工于书,善骑射,北宋末年从军。靖康初,西夏犯边,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因功累迁泾原路副总管。吴玠与金将对垒近十年,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蜀。吴玠喜读史书,通晓孙吴兵法,深谋善断,智勇兼备,遇敌不图小利,善于避敌之优势而扬已之所长,灵活运用战术,在战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
  刘锜(1098年-1162年)
  字信叔,宋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是沪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子。英俊威武,仪表不凡,善骑射,声如洪钟。宣和年间,命为阁门祗候。高宗继位,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为陇右都护。绍兴三年(1133年)刘锜复职,受命为川陕宣抚司统制。后被命为江东路副总管。长期率兵与金军作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刘锜被任命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呕血而亡。
  吴璘(1102年-1167年)
  字唐卿。玠弟,少好骑射,喜读兵书,常随兄作战,英勇果敢,积功至阁门宣赞舍人。绍兴三年(1133年),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节制阶、文。绍兴六年(1136年),为行营左右护军统制;绍兴九年(1139年)初,升为都统制,是年,加授神龙卫士厢都指挥使。乾道三年,赠太师,追封信王,谥武顺。吴璘忠勇刚直,一生戎马倥偬,从卒伍到大将,代兄守蜀20余年,深得兵民信赖。
  慕天颜(1623年-1696年)
  字拱极,一字鹤鸣。清静宁州人。顺治三年(1146年)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1655年)成进士。顺治十三年(1656年)初,任浙江钱塘知县,历任广西南宁府同知,后又任福建兴化府知府。康熙九年(1670年),授为江苏布政使。康熙十五年(1676年)擢任江宁巡抚,后加授兵部侍郎。
  李世军(1901年-1990年)
  字汉三,静宁双岘人。1924年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任北京市党部分区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受孙中山之命,赴甘肃宣传《北上宣言》。1932年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简任一级监察委员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政治设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南京市委员会常委等职。1984年9月受任国务院参事之职地界石铺长征纪念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16
不知道你想说什么,静宁是一个人吗?请恕我才疏学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