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地理会考重点

如题所述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3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二: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3
生物的特征: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生进来的废物,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可以生长与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生物还有其他象征,利润除了病毒元,其他什么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