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何保护自己

如题所述

《自我保护》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SBfRqwRNbgl6IfpMgGJQ

 提取码: nktd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 。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1
幼儿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幼儿身体的保护,教给他们保健知识,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欣赏、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他们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基础。安全教育也不单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安全应对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积极的安全应对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能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生存能力。每天坚持的冷刺激锻炼、赤足锻炼、10分钟负重锻炼;每月一次远足活动已成为我园的一道风景线。幼儿体质、抗病能力明显增强,意志品质得到良好培养。

2、注意挖掘一日活动中生存、安全的教育因素,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参与安全管理。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为此可以开展“烹饪活动”、“领养小动物活动”、“种植生命树活动”、“观察记录天气活动”、“模拟安全情景游戏”、“环保活动”、“开放式游戏活动”、“欢乐交友活动”等等。师生共建安全规则,比如:“出教室的安全规则”、“远足活动安全规则”、“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规则”均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并配有他们设计的标识。大班的孩子轮流做“小小安全检查员”,负责管理好规定的区域。孩子成长栏目中是他们自己评出的“环保小卫士”、“生活能手”、“快乐宝贝”、“设计大师”、“爱心天使”等等,每个孩子都有桂冠。孩子在享有充分尊重与自由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

3、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扩大生存、安全教育途径,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生存、安全教育。如:到“王氏骨科医院”、“消防中队”等地参观,让孩子身临其境感知病人的痛苦,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和安全的重要。在消防中队,通过观看消防战士的演练,了解了消防知识,把消防工作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组织孩子外出进行社区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孩子在习得安全知识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危险因素。面对矛盾,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外出活动安全措施,明确分工,周密安排,确保了外出活动无一事故发生,幼儿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中学习掌握了安全知识。此外,课题组还多次召开家园共肓座谈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挖掘、提炼隐含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存安全教育因素,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沟通,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分享。家长对课题产生认同感之后,积极参与到课题中来,比如:在防“非典”、“讨论伊拉克战争”中,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4、创设物质环境
有的园舍改建于80、90年代,因受当时经济等条件制约,设计不配套且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规范。为保障幼儿安全可以对走廊进行改造,将室内柱子包成软柱,铺建卵石路,修建攀爬墙,构置大型活动器械,为幼儿提供活动用具,设置安全标识,警示语。

5、建立安全工作常规
制定幼儿园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等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
第2个回答  2020-09-21
法/步骤1:
教会孩子一些常识。让孩子认识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已经安全符号,例如’防止触电‘、’水深危险‘等符号,以及靠右行走,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等基本常识,防止孩子因无知而遭到伤害。

方法/步骤2:
教会孩子大声呼救。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要进行大声呼救和逃跑,一方面可以吓走坏人,而是可以引起周围人的关注,避免危险和伤害。

方法/步骤3:
让孩子记住父母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家庭住址等等基本信息。孩子在外不慎和父母走失时可以通过孩子的记住的这些基本信息来方便警察和好心人来帮他找到父母。
方法/步骤4:
学会拒绝陌生人。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不吃不喝陌生人的食物和饮料,不坐陌生人的汽车,不轻易和陌生人走,感觉不对大声呼救。

方法/步骤5:
拒绝陌生人触摸。让孩子们记住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防止孩子受到性侵害!

方法/步骤6:
不要单独外出。最好不要单独外出和独自到很偏僻或者荒凉的地方,去哪里须大人陪同或者家长知道。
第3个回答  2020-09-2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般呵护,不如自护”。为此,我们就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幼儿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事先估计到或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对幼儿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幼儿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
  幼儿由于年龄小,体质和体能发展不理想,在活动时往往把握不好平衡,身体重心不稳,动作不协调,反应慢,不灵活,相撞时躲闪能力差,加之成人对幼儿的过度保护,过分替代,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 会,甚至剥夺了幼儿实践、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因此,意外伤害事件就很难避免。
  2、幼儿不良行为造成的伤害。
  目前,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忽视孩子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有些幼儿任性、执拗,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在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兴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这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正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
  3、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足造成的伤害。
  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儿童在成人的全方位保护下成长起来,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1、养成良好行为,形成自护习惯。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
  第一、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
  例如,幼儿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 防止误吃东西;幼儿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我们还开展了《我会穿衣服》《马路上发生的事情》《遇到困难我不怕》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第二、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如,设置问题的方法。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幼儿不手拉手走,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积极的防御。
  3、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
  意外的自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儿。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第一、幼儿学习自护常识,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将自护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如认识夏季时,我们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认识电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和自护能力。
  第二、教育幼儿敢于求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许多幼儿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我们要求中班以上的幼儿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第三、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我们还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如创设着火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我们还开展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娃娃流血了怎么办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第4个回答  2020-09-21
有一次带儿子去游乐场,看到一个小男孩啪的一巴掌打在小女孩脸上,小女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两名孩子的家长立刻到位了,看的出来小女孩的家长有点不高兴,嘴里直说:你个子比哥哥高那么多,你这么大的手,一巴掌就呼过去了,你怎么不打他,就知道哭。疼不疼……
小男孩的奶奶在教育小男孩要和妹妹好好玩,不能打人。让人奇怪的是打人的一方没有道歉,而被打小孩的家长却连一句质问都没有。
原来两个小孩是一家人,一个是孙子一个是外孙女,奶奶帮儿子带小孩,另一位阿姨(是小女孩妈妈的姑姑)帮忙带小女孩。隔了一会儿又听见刚刚那位阿姨说:疼不疼,你咋就不知道呼他呢,白长这么大的手了。
其实我能理解,小女孩一直是这位阿姨在带,所以小孩被打了会无比心疼。

上面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儿子,儿子在家里的性格是非常活泼好动的,但在学校里是非常听话的那种孩子,老师曾说过儿子上了接近三年幼儿园唯一不用老师操心的小孩,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有点腼腆。
其实越是这样我越是担心,担心他在学校被欺负,担心在学校吃不饱不敢说,担心在学校睡不好,反正担心的东西实在太多,每每有关学校虐童的新闻,我更是胆战心惊。
所以我每天都会问他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现在大一点了放学回到家就会和老妈报告他回来了,今天在学校都学了什么、玩了什么,一听就知道他是开心的,这让我们安心不少。

尽管这样,孩子们在一起总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孩子们在一起无非就是你推我一下,我弄你一下,再就是喜欢抢东西,但时间久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那到底要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呢?
1. 教导孩子要勇敢说“不”
不管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都要告诉孩子在认为不舒服的情况下用坚定的语言说出“我不喜欢你这样”、“你不准这样”,要勇敢的说“不”,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要强烈的传达出“我不好惹,我不怕事”。
有的小孩比较调皮,总是喜欢东弄一下西弄一下,但被他(她)骚扰的小朋友就会很郁闷,所以可以试试章红老师讲的方法:当有人欺负你的时候如果大声呵斥没有用,可以使劲哭,能哭多大声就哭多大声,一方面能震慑欺负人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可以吸引老师的注意不得不管。

2. 告诉孩子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和你站在一起
曾经有人说:对于孩子,不伤害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伤害,却是一种气场。而这种气场,来源于极其稳定的安全感,对事情本能的自我解决的能力和面对外界的勇气。
要让孩子的内心足够强大,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有能力应对发生的事情,因为他(她)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是他(她)的坚强的后盾。
3. 学会倾听
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首先不能再训斥孩子,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减轻孩子被欺负后的内心伤害和不安。
4. 告诉孩子不要欺负别人,也不任由别人欺负
如果孩子经常被欺负,让孩子如实说明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孩子一起分析对方是真的有意欺负还是互相之间的嬉戏打闹。如果事件中孩子也有过错,那么要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只是被欺负后进行了反击,即使反击的方式不对,也要肯定孩子,因为要让孩子知道适当的自我防卫是没有错的,接下来要跟孩子探讨如何自我保护。

作为家长要摆正心态,要知道我们是教孩子应对困难,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困难,因为孩子总是要学会独立面对。
要多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平时多与同伴一起玩,避免落单,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帮助。
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虽然不鼓励孩子以暴制暴,但也要教孩子不能软弱。
成长会付出代价,但家长也不能过度保护和紧张,要让他(她)拥有独立的权力。希望孩子们都能幸福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美好愿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