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能力修长城,为什么不把城墙修到100米高?不是更安全吗?

如题所述

长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建筑,遍布疆域之广,堪称世界之最,在1987年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延续不断的修了两千多年,其中在秦朝和明朝时期,都对长城进行大修。

在这中间和往后的朝代虽然都修筑,修筑力度上都没有秦朝的秦始皇时期和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时期的大,因此也是这两个时期的长城较为著名。

那么历朝历代都在长城上花心思进行修筑,为什么不把当时的重要城池的城墙修到50米到100米呢?

最初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道的关隘,而是有着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的建筑,由各个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长城遍布的疆域遍布的疆域也是十分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阻隔多面的敌人,为长城内的军队赢得准备时间,从而可以有效的歼灭敌人。


而城墙是由墙体和辅助其他军事设备和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在战争时,起到防御和封闭内外的作用。

说起城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候由于城市较少,得以存在于各个城市。随着后来城市增加的越来越多,使得历朝历代都在修建,一直到清朝末期,才结束修建,城墙可谓是历史悠久。

但是由于后来的拆城行动,许多城墙都被拆除,现存规模和长度最大的是南京明城墙,保存最为完整的有西安城墙,平遥城墙等。

另外在城市的攻防战中,城墙的高深,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要考虑的是士气和补给还有需要一定的财力。

即便后勤补给没有了,还可以用钱在城中买粮,给予士兵能量,士气和财力还有补给全没有的情况下,城墙修的再高也没用。


而且修建城墙这样的活,一般都是费时的工程,因为城镇较多,距离较远和当时的技术有限。

使得修建的进度快则几个月,慢则几年,不光如此,还要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有大量的材料。

而这些材料即便是在财力充裕的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采购到,况且把城墙加的太高,没什么必要。

因为并不是所有敌人都会让士兵拿着云梯,爬上城墙,去进攻或是占领城池。

敌人只要在城池的四周,将这座城池牢牢围住,围困城内的人多天,等粮草耗尽后,自然就攻下了。

所以城墙无论是在考虑其成本还是人工技术和必要性上,都没有必要修到50米到100米那样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古代城墙没办法修那么高,受那时候工艺限制到那个高度已经极限了,所以古代他们更喜欢那种易守难攻的地方,相当于天然城墙
第2个回答  2020-11-21
因为100米太高了。对于古代的技术,还无法达到如此之高,何况修那么高也没用。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古代的工匠技艺达不到这么高,只能修到数米高,并且他们就是依靠着山脉的高处修建,所以没必要修那么高,确实更安全
第4个回答  2020-11-21
因为如果修到100米高的话,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成本,当时的秦国已经动用了全国大多数的劳动力,秦国已经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建造,长城更不可能把长城建造100米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