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会馆产生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会馆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明清两朝定都北京,每三年在京进行一次科考会试,每科应试的人数有六七千人,再加上一些随行的人员,多至上万。为方便这些人的食宿,于是,各省及有些府县纷纷在京设立了会馆,专门接待本乡本土的举子。


工商各行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业会馆,有点象现在的商会,功能还更加强大。会馆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科举制度兴盛和人口流动频繁而兴起,以乡土为纽带、流寓客地的同籍人自发设置,它成为流动社会中的有效整合工具,显示了其对家族组织的超越和对社会变迁形式的适应和创造,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及其限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形态。后来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海外移民增加,华人华侨在世界各地也设立众多会馆。

商业会馆是明清时期在异地经商的同籍商人从地缘乡情出发,沿着乡土社会的路径进行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商业文化现象。商业会馆不仅使市场商品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推动了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激发民间社会的活力,促进社会整合,同时适应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的社会变迁,有效缓解了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 丰富和扩展了社会治理体系,

一、   会馆为客居他乡的商人提供畅叙乡情与商业交流的场所,培养各自的人脉资源,商业信息,交流促进生意的发展。


二、    会馆维护同乡商人的团结,抱团发展,资源共享。


三、    会馆是宣传与扩大故乡文化的载体,从文化方面助力商业活动。

四、    会馆都会定立一些内部行规约束,可维护市场秩序,减少恶性竞争。


五、    会馆维护了客居他乡的老乡的利益。


六、    会馆有利于商人与当地政府及管理者的沟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