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并改姓元?

如题所述

因为拓跋宏受到的教育是儒家教育,之所以改姓元,他说:魏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南北朝时期,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北魏进行了中国化。

中国化的措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将北魏皇室姓氏改为元朝

北魏孝文帝拓跋洪非常成功。他5岁就当上了皇帝。

467年10月13日,拓跋洪出生在北魏都城自贡(今山西省大同市)。兴帝第三年(469年)六月,皇帝的长子拓巴鸿在三岁时被封为太子。黄兴五年(471年),八月三日,他被父亲的禅宗授位,改名为雁行。因为北魏实行重子重母的制度,陀跋洪被封为太子时,母亲被外婆冯太后杀害抚养。

490年,孝文皇帝年仅23岁。在长期的严格教育和Dowager Feng皇后的直接影响下,他不仅精通经史传记,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加了实用人才,为以后伟大的改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9月,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悲痛欲绝,哭了三天。他哭着对仆人们说:“我从小就受到太后的养育,我一直慈悲严苛。他在诏书中还说:“我小时候是个皇帝。我依靠太后逮捕了整个国家。我的祖先只热衷于武术,不学习文化和教育。她教我学习古代的方法。当我想到太后的功德,我怎么能不为崩溃而哀悼呢?从那以后,谁也不伤心、不哽咽,只有孝文帝一人担起了改革的重担。

太和十七年(490年),24岁的拓巴洪开始统治。孝文帝继承了太后的遗志,把汉代学者置于重要地位。他进一步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实现了中国化的全过程。他仿效汉代礼制,建明堂,建太庙,郑四礼,迎春东郊,自耕农,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育民族和普通的长者,允许官员守丧三年。

(孝文帝拓跋洪)

孝文帝称霸巴洪后,首先整顿了吏治,颁布了俸禄制度,建立了三董事制度,实行了平等田制。孝文帝汉化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迁都洛阳。北魏在平城的时间很长。平城的北面很冷。六月下雪刮风。北方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的统治。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此后,孝文皇帝为了吸引汉人才,增强魏国的国力,推行了一系列中国化政策。

太和十八年(494年)12月2日,孝文皇帝下诏,禁止人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人都要穿汉服,朝廷的官员一律换成汉服。太和十九年(495年)5月下旬,孝文皇帝不顾安玛老墩,从前线回到洛阳,立即召集了一批大臣商议禁胡语。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将鲜卑复姓改为单音节韩姓。他在诏书中说:“从岱军迁洛阳的功臣,一律改姓。”于是,皇室拓跋家族改姓为袁姓,巴巴姓为长孙姓,大溪姓为奚姓,沂西姓为蜀孙姓,秋木岭姓为穆姓,布洛古姓为吕姓,贺来姓为何姓,独孤姓为刘姓,河洛对娄的,吴奇玉对于的,玉池对魏的,其余的变化都不是很明显。

改姓后,鲜卑人的姓氏不再重复,与汉姓完全相同。鲜卑人民在中国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迁都洛阳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洛阳,在洛阳有很多的汉族的大家族在那里,改姓是因为更好的融入汉族中学习他们的文化。
第2个回答  2020-11-01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北魏的政治目标从四处扩张转为了加强统治,相比来说,洛阳要比平城具有统治优势。
当时魏孝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源也。”而“元”代表的就是万物之源,由此可见,“元”这个姓氏并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孝文帝为了彰显统治正统性,特意选择的一个姓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