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演示法

演示法是家长或教育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使抽象的数或形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让儿童直接感知具体形象中的数量关系和时空关系,并在孩子头脑中形成表象,在多种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以形成数学概念的一种方法。演示法适合各年龄段的孩子,在数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运用演示法进行培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演示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比较什么,思考什么,都要讲得清楚明确。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儿童观察对象的主要方面,不要过分情节化,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2)演示时,使用的教具要标准、大方、美观,并且演示要有顺序,动作要慢。以便儿童能够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

(3)演示时,要配合简单、明确和生动的语言说明,把演示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幼儿获得深刻的印象。

操作法

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摆弄、拼模等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由于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感知数量常常是同摆弄实物的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借助于实物操作活动,才能积极进行数学思维和运算。因此,这个时期要为孩子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孩子的双手操作活动,也能促进大脑的积极思维,从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所以,操作法是获取数学知识、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幼儿的操作活动主要有比较、分合两种形式。所谓比较,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进行对比,找出数或形的异同及关系。例如,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比较两组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以及形状的异同。所谓分合,就是将数群或形体结构进行分解组合。例如,教“l”和“许多”时,可以让幼儿把许多实物分成1个1个的实物,再把1个1个的实物组合成为许多的实物,以此帮助幼儿理解“l”和“许多”的关系。再如,通过将1个数分成两个数,再把两个数合成1个数,可以明确数的组成知识;通过把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再把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明确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

在运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无论是比较操作还是分合操作,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材料最好选用自然物,而且应有足够的数量,以使儿童有充分的操作机会。

(2)要明确告诉儿童操作的目的与要求,以使幼儿的操作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3)操作应与成人的言语指导相结合,及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问题。

游戏法

游戏法是把幼儿的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以便对数或形进行培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活泼好动及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最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法,特别是智力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儿童注意力,使儿童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巩固和加深对相邻数和数的组成的认识。可以采取“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复习。

培育中,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但无论是全部或局部采用游戏法,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的情节应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游戏过程不要太新奇,规则不要太复杂,避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2)游戏最好是智力游戏和竞赛游戏。智力游戏和竞赛游戏符合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在游戏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形知识,可以让他们亲自摸摸、摆摆、听听、看看等。

(4)所选用游戏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3~4岁的儿童,可以多采用游戏,情节也可以多些;而对于5~6岁的儿童则应适当减少游戏的次数,并逐渐减少游戏的情节,以便顺利过渡到小学。

引导发现法

引导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发现和探索数学初步知识的方法。引导发现法一般是成人先演示,引导儿童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己操作,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满意的结论。因此,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在运用引导发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成人首先应该演示并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不能任孩子自己去盲目尝试。

(2)成人然后应给儿童提供直观材料,让他们直接操作,独立思考,直至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死背结论。

(3)成人对于能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儿童,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独立发现有困难的儿童应给予适当启发,但不能暗示答案。

总之,在幼儿的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是相互联系、交错重叠的。一般而言,演示主要用于引导,操作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而所有这些活动都常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培育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儿童的智力与能力,培养儿童的兴趣与习惯。一句话,培育原则和培育方法在于保证培育任务的完成,而培育任务的制订是以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应根据孩子年龄段逐一介绍幼儿数学能力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