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少数民族,为什么他们会用汉族的姓氏?

如题所述

在中国,现在总共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之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壮族了。如果我们仔细一些,就可以发现有一个现象特别的奇怪,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民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当然其他地方也会分散聚集一些,但是他们与当地的汉族人差别不大,如果不认真去细究其身份的话,如今是很难分辨出来他们和汉族人有什么差别。


这种难分辨不仅在长相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们的姓氏之上——他们的姓氏甚至都与汉族人的是一样。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壮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竟然和汉族有如此大的雷同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自然是先要追溯历史了,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出本源。


壮族聚集地是在我国西南地区,那个地区在先秦时代有一个代名词,那就是百越。众所周之,百越这个范围很大、很粗略,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再往下细分,那就是属西瓯了。


而在秦朝建立封建王朝之后,这里虽处在过渡文明时代,但依旧还是处在氏族统治之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久不变的真理,面对秦先进文明的入侵,本地部落尽管誓死抵抗,但由于生产力较为落后,并且势力分散,最终还是被秦攻占,当然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也算是把壮族先民归为自己帝国的子民。


秦始皇将大批汉族人口迁往此地,与当地土著杂居融合,后来的赵陀又大力推行汉族风俗,也就促进了当地汉化。而在后来的东汉末年,由于中原大乱,大族南逃于此,使得此地封建化再次加强。而在此后的朝代里,尤其是在唐宋之际,是当地重新展现民族特征的频发期,但都被中央王朝压制或者称臣,接着就是再次汉化。


也就是说,其实在秦封建王朝开启之后,壮族地区就一直在不断接受汉化,虽在中途或多或少会有些阻隔,但没有影响大体趋势走向。当然了,这里说句题外话,其实当时汉化的地区也不单单只是核心的广西地区,还包括越南等地区,也曾被划入汉化范围之内。

说了这么多,上文有个名词出现的频率很高,那就是汉化,那么当时的汉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地当时到底又是如何汉化的呢?


其实,我们笼统点讲就是向灌输汉人的文化。不过如果要细说的话,自然就是对其进行全方位、各领域对其进行影响,促使汉族与其融合。


这在文化最为突出,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文字,历代统治者都会将文字看的很重,必定会做到统一文字,毕竟只有文字统一,融合才更加便利。而除了文字,当然还有其他的地方,比如允许其参加科考,对其进行思想灌输。


当然,前面也讲到是全方位,所以这在政治体系上也有表现,比如秦始皇在当初拿下壮族故地之时,把郡县制度体系也带来了,这样自然会更加方便统一管理,促进融合。明清之际著名的改土归流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看了上面或许又有人有疑问了,为何这种汉化在当时、当地能够实现呢?


其实当时的汉化,总的来说应该分为两点,一是统治者手腕够强,二是当地体系基础薄弱。


一、先说手腕,手腕自然是惯用的软硬皆施,从秦始皇开始,让当地学习汉族的文化,让他们与汉族人通婚,不听从的话,那就只有强制迫使其听从了,必要时也可以杀一儆百,毕竟若现在没做好,以后有可能成为十足的动荡分子。


而秦始皇之后的历代统治者,野心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他们都是不断加强集权的,所以汉化只会不断进行下去。虽然由于面对的情况不同,或许会使得他们对此地汉化采用的具体措施会有不同,但大致的手段不会变,软硬兼施在任何时候都是对付人的万精油,也是统治者爱不释手的。


二、再说基础,秦拿下壮族先民之地时,这里还是处于部落管理之下,部落之间分散松散,没有任何有效的管理章程,也没有先进的生产资料。这就说明这里基础相当的薄弱,无论是经济还是制度,完全是形同虚设。


更为致命的是,原本在这的壮族先民,他们甚至是没有姓,据《文献通考》记载:“僚蛮不辨姓氏,所生男女长幼次第呼之。”这其中缘由据说是和他们的神崇拜有关,当时他们心中的神,也就是一个叫做布洛陀的神灵是没姓的,而神都没有,他们自然也不会有,而这就为他们更好的接纳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实当时的这块地对秦来说就好比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自己说了算,这对于秦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当然它也把握住了。


而在此后的朝代中,虽然有些少数民族割据势力或者王国在此地由于经营多年,基础逐渐深厚,导致汉化程度减缓,大有形成本家文化的趋势,但由于存在时间都不长,而之后又多次受到中央王朝的打击影响,因此都没能够成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秦开始当地的人开始逐渐接受汉人的姓氏,壮族的一些大姓,比如莫氏、韦氏、黄氏等,都是这时开始形成,慢慢的这就导致壮族地区形成了与汉人一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不仅有祠堂,还有族谱,这样程度的汉化,已然是根深蒂固了,改是无法改变的了。
总结


所以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壮族所居住的地区与居民,其实在历史上自秦开始就一直在不间断的接受汉化,并且逐渐是根深蒂固,而加上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融合,在如今有些与我们汉族的区别很小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了,其实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有部分人其实本身就是归属汉族,只不过因为通婚等一些特定缘由,在后来划分民族户口之时改了壮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4
壮族有汉氏的姓氏也不奇怪,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加上一些汉人进入壮族的地盘,就变成一家人了。
第2个回答  2020-06-24
一、民族融合让壮族逐渐“汉化”。早在秦朝时期,壮族人的祖先西瓯人、骆越人就已经在秦代的治理下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民族融合在那时已经开始。
二、中原人大量迁徙至广西,带来汉族姓氏。从古至今汉族人向广西迁徙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汉族与当地壮族通婚,自然汉族姓氏开始越来越多。
第3个回答  2020-06-28
现在你说的汉族姓氏,古代不一定是汉族人的
第4个回答  2020-09-04
俺中意行不行?普遍现像是:学了点英文的人都给自己起英文名了,学了点日文的也却这样了…等俺学会外星人的语言了,俺还要起一个外星语名啊…俺中意,行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