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应该跟比拟区分开,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例句: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例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夸张的种类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例句: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五、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例句: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6
优质解答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拟人: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反复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互文: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举例子: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作引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打比方: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下定义: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作诠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画图表(列图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18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还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呼告、通感、互文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30

1、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8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2、说明文的语言的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iknow-pic.cdn.bcebos.com/cefc1e178a82b901ef95a6d07d8da9773912ef1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efc1e178a82b901ef95a6d07d8da9773912ef1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efc1e178a82b901ef95a6d07d8da9773912ef1d"/>

扩展资料:

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严密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8%AF%B4%E6%98%8E%E6%96%B9%E6%B3%95#2"target="_blank"title="网页链接">百度百科——说明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4%BF%AE%E8%BE%9E%E6%89%8B%E6%B3%95"target="_blank"title="网页链接">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第4个回答  2020-01-08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