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的谏臣中,为什么唯有魏征在直言不讳的情况下还能得以善终?

魏征身为谏臣是怎样做到得以善终的呢?

对于稍微具有点中国历史常识的人而言,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魏征的“感人”故事,恐怕都多少有些耳闻。李唐已降,李世民和魏征这两个人,一个作为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明君”形象,一个作为敢于直言的“谏臣”形象,已经被固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贤臣直”的一个样板,不仅在庙堂之上广被推崇,即使在民间也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公正地说,作为开一代气象、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唐太宗李世民,其在气魄、胆识和治国能力等诸方面,的确在中国的皇帝里面是屈指可数的。而其在对待魏征这样一个通常会被统治者视为“刺头”或者“乌鸦”的人物时,也确实表现出了一般的皇帝所不可能有的的度量。


众所周知,在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问题上,有着很多十分感人的“段子”。其最高潮的部分则发生在魏征的晚年,也就是他逝前和病逝后的那些岁月。根据司马光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记载:在得知魏征得病之后,李世民派出去询问病情和送药的人“相望于道”。


即便是这样,皇帝仍然不放心,还专门派出中郎将李安俨长守在魏征的病床前,以便于有什么新消息能够及时报告皇帝本人。在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甚至和太子等家眷亲自到魏征府上探望,并且当着魏征的面许诺要把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叔玉为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8
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够知人善用,他知道魏征的性格耿直,所以非常适合当谏臣,用来提醒自己的错误做法,也可以时不时地让自己不变的骄傲。
第2个回答  2019-10-18
李世民一怒之下取消了自己的女儿和魏征的儿子的婚事,最重要的是还毁了魏征的墓碑。
第3个回答  2019-10-20
魏征也是刚正不阿、深明大义,李世民也并非小肚鸡肠,不久便将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所谓的谏议大夫也就是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的。魏征也没有辜负太宗的厚望,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帮助唐太宗巩固政权。太宗刚刚即位,对李建成、李元吉的旧党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击,弄得这些人人人自危,伺机报复,魏征建议说:“您应该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对待他们,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否则就会无法消除祸根。”唐太宗听后,就赦免了这些人的罪,并派魏征前往山东、河北地区安抚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魏征去后,恩威并用,使这些地方很快稳定下来,消除了太宗心头的隐患。
第4个回答  2019-10-21

这首先要和统治者的开明有关,李世民在位时期内政修明,礼贤下士,善于听从大臣的谏言。而魏征的纳谏都是为了唐朝的江山社稷,这一点李世民深知,所以李世民才能够让其善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