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如题所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历史上的一夫多妻制,并非只是简单的“一位丈夫娶很多个妻子”,而是充斥着各种约束与礼数,甚至因为复杂的时代背景,而具备一定程度的政治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来捋一捋古时的一夫多妻制,尽量从多个角度,带大家剖析历史的真相。纵观古史,伴随礼法与律令的多方面发展,在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一夫一妻制”始终据核心地位,即一位古代男性配偶再多,同时也可能拥有很多“妾”,但真正意义上的“妻”,只有一位。在现代很多人的眼中,能娶很多妾,或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在古人看来,妻与妾这二者之间,其实存有本质上的区别,妾的地位低于妻,通常用于称呼地位贫贱者,最早如《周礼》中所说:

臣妾,男女贫贱者。男奴称之为“臣”,女奴称之为“妾”。当时提起臣或妾,总是会带有些许贬义,如《周书。费誓》中提到:马牛其风,臣妾通逃。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左传》中更是直言:男为人臣,女为人妾。——《左传·信公十七年》此处的“臣妾”,含有“臣服”的意思,而非我们所广泛认知的“大臣官员”,另外《战国策》中也有明确提到:

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战国策·秦四》由此可见,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贫贱者的代名词,而得不到世人对于其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认可,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妾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甚至一度作为奴隶的代名词而被广泛使用,那么为何后续又会成为家庭关系中的一员呢?

这个问题最早也是可以追溯到西周,虽然礼法中明确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男子只能拥有一名配偶,实际上则是赋予了男性拥有多位配偶的权利,但同时又对“妻”的地位与权利予以保护。关于一位古代男性拥有多位配偶的现象,最早在西周盛行过一种(ying)妾制",虽然“腾妄”也被称作“妄”,但实际上“朦妾”的身份要比妾高出一些,且能够随主人出席正式场合,也有正式身份,所以“腾妾制”也被看作是最早的“多妻制"现象。

然而该制度主要流行于天子与诸侯之间,或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政治联姻,庶人百姓并无此特遇,且规格较高的陪嫁者,一般是妻的姐妹,较中等则是多名宗亲女子,最低等则是侍女或奴但古人同时也明确了最高规格腰妾与妻之间,所存在的本质不同:

即“腾妾”是作为娶妻过程中的陪嫁女性,而随妻一同进入男方家中,本质上的地位虽然高于妾,但还是要低于妻,无法享受与妻相同的待遇。《左传》中提到这种诸侯之间的联姻时,有明确标准:“凡诸侯嫁女,同姓朦之,异姓则否”。腾即是指随妻陪嫁的妾,而能够成为腾的人,则必须得是女方在母家的侄女或妹妹。《公羊传·庄公十九年》:朦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朦之,以蛭嫦从。蛭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古时姐姐称妹妹为“娣”,也称弟妹为“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6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都是非常的贤良,而且和睦相处
第2个回答  2019-10-17
女性之间也是互相的争宠猜忌,然后互相的害对方
第3个回答  2019-10-16
就是每天都在一个屋檐下,由大太太管制这些姨太太们。
第4个回答  2019-10-17
女人多的地方事就会多相处之中也会有很多矛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