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病毒性繁殖障碍有哪些?

如题所述

尽管已报道有许多病毒可能是猪繁殖障碍的病因,但目前已确认的能引起猪繁殖疾病临床症状并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病毒仅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肠道病毒(PE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等。下面简述如下:
(1)猪瘟病毒(CSFV)
CSFV仅有一个血清型,但其抗原可发生变异。此病毒存在于慢性感染的猪中,通过使用限制性活病毒疫苗可以传播此病毒。病毒血症是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猪瘟的特点,这为该病毒穿过母体胎盘提供了充足机会。
发病严重的母猪常见症状为流产;在母猪发病较轻或出现亚临床症状时,病毒穿过胎盘感染导致胚胎吸收、胎儿木乃伊化、发育畸形、死胎及孱弱胎儿。在死胎、临近分娩死亡的胎儿和孱弱仔猪的各组织中可检测到病毒和病毒抗原组织。灭活的疫苗和限制性活病毒疫苗可有效地进行免疫。(2)猪细小病毒(PPV)
PPV分布世界各地,在集约化生产猪的地方,尤其是在老饲养场,猪细小病毒病发生率约100%。猪是此病毒的已知宿主。在急性感染期间,PPV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被污染的房舍若不被彻底清洗消毒,可保持传染力达数月之久,多数猪是经口、鼻感染;公猪精液中存在的PPV可随交配传染给母猪,引起母猪不孕。PPV所导致的多数繁殖失败,发生于母猪妊娠前半期。母体感染和胎盘感染的间隔时间各不相同,但平均约为10~14天。在猪感染若干天后,就可从其许多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尽管病毒广泛增殖,母猪通常临床上不表现症状,有时仅出现轻微发热和白细胞减少。流产并不常见,如果死产发生率增高,这可能是妊娠期间死亡的同窝胎儿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妊娠或产仔间隔延长所致。在这种情况下,除存在死亡胎儿外,还可发现许多木乃伊胎儿。
即使胎儿木乃伊化,也可从患病胎儿体中分离病毒,用免疫荧光显微镜直接检查胎儿组织,是此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目前实验室已研制出活病毒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3)猪伪狂犬病毒(PRV)
PRV分布广泛,仅少数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猪群中不存在该病毒。此病毒的传播媒介是猪,猪一旦被感染,就可成为其终身媒介。野生动物及狗和猫也被怀疑能够彼此传播此病毒。PRV仅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变异情况。
病毒可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可经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处和配种等发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成年母猪常为隐性感染,可表现流产、死胎等。
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或隔离易感的妊娠母猪。此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但这些疫苗似乎还不能消灭PRV。(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PRRSV 感染猪首先发现于美国,以后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先后发生。我国于1996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我国部分集约化饲养的猪存在本病毒的感染。
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公猪感染后3~27天和43天所采集的精液中均含有病毒。用含病毒的精液感染母猪,可引起母猪发病,表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和育肥猪也可感染PRRSV发病。
感染母猪的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病毒,有明显的排毒。病毒主要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其主要危害是:造成流产数和不育发生率增高,猪的死亡数增多,饲料转化率下降,继发感染增多,使养猪风险和经营风险增高。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猪“高热病”与PRRSV有密切关系。已研制出弱毒疫苗和灭活苗。(5)猪肠道病毒(PEV)
PEV分布世界各地,猪肠道病毒感染发生率较高;然而由于至少有8种血清型的存在,很难进行广泛的血清学调查。猪是此病毒的唯一已知宿主,患有亚临床症状的猪是此病毒的载体。从公猪精液中可分离出此病毒,表明PEV可在公猪交配时进入母猪生殖道而引起母猪不孕。此外,公猪患此病时影响其自身精液质量。此病毒引起母猪生殖失败的病理机制类似于PPV。尽管患此病的仔猪出现发育异常,但这仍不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偶尔,可从患病仔猪的各组织中分离PEV。由于PEV的8个血清型中有4个可以导致繁殖失败。因此,制疫苗时必须制备有效的多价疫苗。目前,市场上还未出售任何一种疫苗。(6)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
JEV传播媒介是蚊子,可在蚊子体内越冬。此病毒引起生殖失败的病理机制类似于PPV和PEV,但此病的主要特点是胎儿发育畸形,如脑积水。JEV还影响妊娠后期的胎儿,这一点不同于PPV和PEV。此病的后遗症是死胎和孱弱胎儿,它们在出生后不久很快死亡,往往具有非化脓性脑炎病灶。要检测病样时,应该把胎儿各组织保持冷冻以防分解。通过小鼠病毒分离试验和细胞培养可以证实临床诊断。JEV可致公猪的睾丸炎。此病预防方法是在母猪妊娠以前,用限制性活病毒疫苗接种猪群。保持种猪群远离蚊子,在无蚊子季节配种妊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