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嘉靖后有万历,隆庆朝持续不足六年,为何反而是明朝中兴关键?

如题所述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明清时期的皇帝我们是能够了解一二的,但是我相信喜欢看热闹的同学,并不熟悉隆庆帝,也很少有影视剧演绎隆庆皇帝的事迹,然而很多史学者却认为隆庆时期是明朝中兴的关键,自然是引发人们的好奇,一个仅仅在位不到六年的皇帝,他到底做了哪些事,竟然是明朝中兴的关键?

其实,影视剧不愿意演绎隆庆帝,实在是因为他真的没干多少事,相比于他的父亲嘉靖,他的儿子万历,人们自然对“几乎什么也没干”的隆庆不敢兴趣了。

嘉靖和万历都是明朝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万历在位47年,然而这爷孙俩个都创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堪称世界帝王史上的两朵奇葩,而关于他们的各种故事,真实的、杜撰的、史实添油加醋演绎的,那是相当热闹,引人注目,相较之下,在位时间较短,默默修补明朝积弊的隆庆是那么的不起眼。

其实隆庆帝的贡献,从时间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空间上解决了“南倭北蒙”的问题,为明朝中兴的关键,丝毫不为过。

尽管万历皇帝不靠谱,尤其在后期也是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在万历前期,也就是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首辅张居正新政的运作下,万历初期还是一波中兴的局面。

嘉靖在位期间,迷信道教,炼制长生不老丹,长达20年不上朝,皇室的支出大增,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皇城、永陵等大型建造。从而使严嵩专政20年,党史之争也愈演愈烈,官员谄媚逢迎,导致官僚腐败极其严重,逐步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

同时,嘉靖期间实行了最为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明朝与诸国的文化贸易往来,对明朝的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海禁政策,其实是与蒙古的贸易,这也导致了倭寇劫掠横行,北方游牧民族的扰边频繁的现象。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从永乐皇帝到嘉靖皇帝之前,倭寇侵扰的次数仅有17次,然而嘉靖时期,切断了一切与日本有关的贸易,致使日本人不得不投入到抢掠中国物资的行动中来,所以,嘉靖一朝,倭寇侵扰最为严重,有记载的次数多达628次,占据整个明朝时期倭寇侵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有战争就有英雄,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前面说到影视剧都喜欢嘉靖、万历朝的事,主要是因为他有事,所以才演,真正的盛世,是没有这些战争的。

除了倭寇侵扰,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对中原虎视眈眈,在嘉靖四十五年的英明领导下,明朝已经出现亡国之象。

隆庆帝最大的贡献就是调整对外贸易策略,改变过去嘉靖时期的“完全闭关锁国”政策,由于隆庆开放,允许“民间海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倭寇问题,倭寇说到底是一种抢劫行为,如果正常开展贸易,以商业化手段解决两国物资不对称而带来的暴利,必然能够让抢掠行为失去意义,就像大禹治水,疏通有时候比堵更有效。


在对待北方游牧问题上,隆庆帝也很有手段,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由于内部权力纷争,俺答的孙子逃亡至明朝,俺答在明朝边境驻军,事态剑拔弩张。

隆庆听从张居正的建议,与俺答谈判,并且与蒙古进行官方的贸易往来,缓解了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百姓有安定的生活环境,自此蒙古与明朝迎来五十年的和平时期。

在对外事务上,隆庆帝的这些做法,极大地解决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外患问题,使得明朝能够有一个能够自我内部优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在对内问题上,隆庆帝也不遗余力,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给万历帝留下一个良好的政治班底。

在隆庆刚登基的时候,国库存银只有二百多万两,而国家的支出却不止这些,国家这时就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隆庆便下令“开源节流”,宫内有的物品停止采办,号召勤俭持家,这种行为明显与只知道练丹药的嘉靖帝不知强了多少倍。

在整顿吏治方面,为在嘉靖朝期间直言进谏却获罪的官员平反,以“存者召用,没者恤录”为原则,进行平反活动,其中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就被官复原职。

除此之外,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六位内阁大臣,尤其是张居正,更是“治世之能臣”,在张居正的治理下,给万历留下一个大好河山。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的隆庆帝,没有抗击倭寇的战绩,没有北征蒙古的气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隆庆帝的作用,真正的能人是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面!没有大事,恰恰说明他做了很多事,防止产生大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9
因为在这短短的6年的时间,他们把整个国家的宏观战略调整在了发展经济的道路上。
第2个回答  2020-03-29
因为当时明朝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缓过来了当时土木堡之战的元气。所以当时天下十分的安稳。
第3个回答  2020-03-29
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因为当时明朝的一些功利性,还有明朝的一些利益型,所以才会这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