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细菌的致病性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细菌的致病性:第一 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第二与细菌侵入人体的数量有关;第三与人体对细菌的免疫力有关。如果细菌的毒力低,侵入数量少,机体的免疫力强,那细菌感染人体后就是正强于邪,这时间就是疾病的潜伏期,随着细菌侵入数量的增多,毒力的加强和机体的免疫力处于均衡状态,那就是疾病的临床前期,身体感到不舒服,鼻塞呀等,随着细菌侵入数量继续增加,毒力进一步加强,这时候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那就进入疾病的临床期,经过人为积极的干预,治疗细菌侵入数量减少,毒力减弱,机体免疫力的增强,这就是疾病的恢复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
病原性细菌引起传染的能力大小,就是细菌的毒力或致病性。细菌毒力的有无和毒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它的侵袭力、产毒素性和引起超敏反应的能力。
①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它由三方面组成: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
②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外毒素是病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分泌到周围环境种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其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抗原性强,毒性也强,但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如用0.3-0.4%的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常用来进行预防注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不同病原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性质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常见的如:白喉棒杆菌产生的白喉外毒素、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等。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能产生内毒素,实际上它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外层,属于细胞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并不分泌到环境中,只有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出来,因而称为内毒素。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症状大致相同,都有机体发热、腹泻、出血性休克和其它组织损伤等表现,其毒性比外毒素要低,抗原性也弱。
③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机能障碍。
病原性细菌除需要一定的毒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数量和适当的侵入途径才能引起机体发生传染。
0
第2个回答  2020-03-13
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数量,毒力等有关,同时与侵入人体的免疫力有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