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集体财产怎样分配

如题所述

1、村组在进行集体资产分配时,应聘请一名具有相关专业资格的法律顾问,以确保分配方案合法、公正、公平。

2、分配方案制定遵循以下审批程序:

以村组为单位,分配方案由各组组长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全面征求村民意见后,拟定分配方案;

并将拟定好的分配方案报村三委会(村委会、党委会、监委会)研究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镇政府或社区局)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包村干部负责在各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天。

公示期满,未发现和接到举报违法、违规和相关侵害众群利益的行为;方可实施分配方案。

村级集体资产分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所谓集体组织成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常住人员:

1、“本村出生且户口未迁出的;

2、与本村村民结婚且户口迁入本村的;

3、本村村民依法办理领养手续且户口已迁入本村的子女;

4、其他将户口依法迁入本村,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接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5、其他依法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扩展资料:

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分配,并严格遵守 “十不准”原则,确保分配资产安全。

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转移村集体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资源;

2、不准随意变卖固定资产;

3、不准随意进行资产租赁等经营活动;

4、不准突击安排由村支付报酬的人员,擅自提高报酬待遇;

5、不准党员干部以任何理由借用、挪用、私分和侵占村集体资产;

6、不准突击花钱,用公款吃喝、请客送礼或以考察为名义组织公款旅游;

7、不准拖欠或占用村集体的资金或财物;

8、不准隐瞒、藏匿或漏报集体资产;

9、不准虚设、伪造债权债务;

10、不准毁损村集体账册、报表和其他档案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第2个回答  2018-03-21
农村集体资产的规模十分庞大。据农业部调查,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账面总额高达2.4万亿元。这笔资产中既包括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也包括以村集体名义建设的物业、厂房等非资源性资产,还有以集体名义投资入股的各种经营性组织等。如此庞大的一笔资产,应该归谁“集体所有”。但一个界定模糊的“集体”如何行使其所有权,于是这里出现了一种现实的尴尬:在全国多数地方,除农地、宅基地、林权之外,其余名义上归集体所有的资产因为都处于尚未量化确权的状态,其实均由“村集体干部”掌控。

这种现实的尴尬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农业部专家披露,由于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管理不严而导致贪腐、资产荒废、闲置等问题当下相当严峻。让农民成为村集体的“股东”,使他们名义上的产权实体化,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不明晰、所有权被虚置等问题,这无疑是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改”的一大动力。

而如果从积极的一面思考,农村集体资产“股改”还有诸多利好。一旦确权完成,农民可以动用股权进行抵押贷款、流转交易,从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尤其重要的是,作为“股东”的农民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持股进城,这对城市化进程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舆论把农村集体资产“股改”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集体企业改制
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三次重大突破,良有以也。
改革就是利益的再调整,本轮农村“股改”利益牵涉之深广,从一些试点地区人头攒动办理户口以争取成为股东的场面中即可见出。可以想象,一些特殊人员如“外嫁女”、“回迁人员”等的股东资格确认将成为工作中的难点,“股改”后如何运作则是人们关注的最大热点。
针对这些热点和难点,首先需要透明、公开、妥善地处理各种利益诉求,其次则应该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行之有效的现代治理结构。一言以蔽之,农民既然成为了股东,那么是否尊重股东权益显然就是判断“股改”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而农民如何利用“股改”机遇,直接或间接参与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推动村集体及个人资产增值,则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