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如题所述

1、尊重和理解孩子
当孩子倾诉的时候,家长要专注的听孩子讲完,要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分析孩子的内心,先肯定和认可孩子,然后对这件事进行分析,再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并教育孩子。
2、降低身段,走近孩子心里
家长一般总是喜欢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言要求孩子,这是令孩子反感的。因此,家长要想与孩子好好沟通交流,必须放下身段,甚至可以蹲下来与小孩子平视交流,而不是俯视。
3、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倾听是沟通的首要条件。在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很少有耐心地听完孩子的陈述,总是中途打断,表现得很不耐烦。倾听孩子的讲话,才能知晓他真实的想法。我们与孩子产生沟通障碍,常常是因为不认真耐心听取,没有明白他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当我们知晓了孩子的目的时,沟通过程才会出现轻松、愉快的场面,才能完成沟通过程,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4、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你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并一直喋喋不休的盯着缺点不放,不断地放大缺点,那孩子肯定会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记住,要发现孩子的优点——也许他英语不行,但是可能他数学很好呢?他也许不够机灵,但他一直很努力呢?做父母的,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无限制的放大缺点,并唠叨个没完。
5、时常鼓励,让孩子自信
鼓励孩子探索,鼓励孩子尝试新鲜的事物,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切记,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这会让孩子没有主见,更不会让他体会到,未来的日子他会独自承担很多,因为你不会一直陪着他。
6、凡事找原因,不是想当然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会有相应的心理动机,孩子一定是这个行为中的受益者,所以他才会这么做。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好(如看手机),那么你首先需要考虑的的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他不应该这样,我怎么能不让他这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2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里的地位是最高的,各种事情各种方面都有家长照顾,而且就算是家长可以不过生日但是孩子过生日必须有很多好吃的而且还得有一个大蛋糕,平常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必须得孩子先吃,孩子会感到自己是特殊的,总是习惯性的高人一等,开始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关心别人。

2.孩子一哭就妥协。


有个教育名词叫“延迟满足”,是指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取向。痛过延时满足,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让他在面对诱惑时能有较强的抵抗力。


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妥协,孩子每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轻而易举,那么他就会变得随心所欲,对家长的索取越来越多,因为“哭”就是他的必杀技。

3.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