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素材入四川高考作文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会如何解答?

如题所述

看到关于全国甲卷作文,既是攫取了我比较喜爱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情节,于是忍不住阅读一番,仔细琢磨,发现出题人的思路恰与马哲认识论中的关于认识机制的论述完美契合。

考点在我看来主要涉及到认识规律和艺术创作这两点。本人以为,这篇高考作文是完全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写的,其中,重点主要是论述认识规律,文章大纲可如下:

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三种认识机制及其艺术效果分析

论点一:从直接移用到借鉴化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从“翼然”(感性认识)到“压水”(理性认识),表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论点二:从借鉴化用到情景独创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又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即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从“压水”(理性认识)到“沁芳”(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情景独创行为,本身是一种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它要求人们在特定情景(元妃省亲)、特定条件下(拈出一个“泻”字),作出符合实际需要(为亭命名)的实践(沁芳)。

论点三:在更广泛的领域下,需要坚持思维的反思和建构功能。反思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促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思维。(贾政经过反思思维得出与“翼然”不仅不同且对立的结果“压水”)至于建构,是一种凭借人的认识结构能动地吸收、改造客体的信息的功能,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创新)的不可或缺的一步,从而实现主体以观念形式反映客体的要求,进一步指导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我会从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飞跃这个角度去辩论,会从现象说到本质,然后去举一些例子。
第2个回答  2022-06-09
看了这个题目之后,我会选择从比较大的方向来解体,从整个这本书表达的意思来入手。
第3个回答  2022-06-09
我认为这次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为了让考生把知识和学习生活经验结合到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