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母亲,养不出从容的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焦虑的母亲,养出的孩子容易脆弱和逃避,不如放下焦虑,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指数报告》中显示:

70后至90后中,“焦虑妈妈”占比均突破了50%,80后妈妈高达67%。

导致焦虑的因素中,“孩子的健康”和“孩子的教育”位列前两位,成为家庭教育的焦虑重心,牵动着妈妈们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妈妈们未雨绸缪,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学好的,以期用最大的能力,托起孩子的成长。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每一条起跑线上,妈妈们在焦虑中煎熬着。

可那条由妈妈披荆斩棘后铺成的路,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助力吗?

答案明显不是。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妈妈的情绪就像成长的催化剂,时时刻刻弥漫在孩子的周围,影响着孩子的心灵。

在焦虑情绪中养出的孩子,身心无法得到健康的成长。

焦虑内卷:

妈妈越焦虑,孩子越容易脆弱

被誉为“硅谷教母”的埃丝特·沃西基在新著《硅谷超级家长课》中说:一个考试焦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过于执着学业上成功。

作为一名出色的高中新闻学教师,埃丝特一生培养出了三个杰出的女儿,数千个学生在她的创新教育法下走向卓越成功。

然而,36年的教学生涯也让她发现:安慰一个失败的孩子,这个工作,一年比一年困难。

(埃丝特和三个女儿,长女苏珊(右)为YouTube的CEO,二女儿(中)珍妮为加州大学教授,小女儿安妮(左)创办了基因检测公司)

埃丝特回忆了执教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女学生。

彼时孩子竞争校报主编失败,如何通知孩子竞选结果,却让她这个做老师的,无比为难。

正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消息后,女孩很快含着眼泪敲开老师的办公室哭诉:她不敢相信,自己没能当选。

埃丝特承认,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也为校报写过很多重要的文章,可有时候竞争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有成功者,也就必定有失败者。

她试图安慰女孩,无需对竞选介怀,因为即便她没能当选主编,将来也有能力进入好的大学。

可遗憾的是,老师的这番语重心长,孩子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从第二天开始,埃丝特就发现,女孩对当选的孩子心怀嫉妒。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从失败中走出来,埃丝特决定与女孩的母亲聊一聊。

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电话接通,女孩的母亲却大哭:“孩子落选,是我做错了什么?”

原来这位母亲把孩子的竞争失败,当作自己教养的失败,以及对女儿价值的评估失败。

很快,母亲又问:她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确保她的第二个孩子赢得竞选?

在教学生涯中,埃丝特见过太多不能从失败阴影中走出来的孩子。

她原本期待着母亲能够帮助孩子走出失败阴影,到头来却发现,问题真正的根源在这位母亲身上。

《行为研究与治疗》曾经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父母表现出更多的焦虑行为与思维方式,孩子在这种示范作用的影响下,也会对学业测验表现出更多的焦虑与回避行为。

焦虑的母亲,养不出从容的孩子

当父母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感受着恐惧,也会因此寸步难行,更无力发挥自己的能力;

而在面对挫败时,孩子只会越来越脆弱。

纵然父母本无意,可在养育过程中,父母的情绪却会源源不断传输给孩子:

焦虑的更焦虑,乐观的更乐观。

为什么焦虑的总是“妈妈”?

孩子的事,妈妈说了算!

这几乎成为生活中每个家庭的现实,也因此,你总能看见妈妈们风风火火,冲锋陷阵。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外企高管,踩着高跟拿着高薪,家里的大小事,一应由她处理,活成了众人眼里羡慕的光——活脱脱一个女强人。

然而随着孩子出生,伴随着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身上那些引以为傲的自信光芒,却越来越羸弱,取而代之的却是深深的不安和焦虑。

自从她不顾丈夫反对,把女儿送入贵族学校并计划送出国开始,她说生活似乎像一个黑洞,正吞噬着她,让她无力反弹。

朋友原来以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是对孩子未来最好的保驾护航。

可当她一脚踏进贵族学校后才发现,仅凭她一个工薪阶层,在点头招呼不是某某总,就是某某董事长的家长群体里,袭来的是深深的压力。

更让朋友感觉挫败的是,因为疫情影响,她的单位效益下滑。

一边是工作压力,一边是女儿的教育,两头挑的朋友活成了她自己眼里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

有一次,朋友颓然感叹:

其实她以前也并没那么在意女儿的学习,可不知道为什么,每每想起那些有权有势的家长,她就越来越在意孩子的成绩,导致自己整个人无时无刻处在焦虑中。

可所有这些压力,她都无法在丈夫面前释怀,因为从一开始,她就与丈夫观念分歧。

为什么妈妈如此焦虑,爸爸却可以佛系?

心理学有一个效应叫做“沉没成本效应”,意思指:投入越多,越不愿放手。

怀胎十月,从母乳喂养,到看着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孩子一路成长,投下妈妈几乎半生的精力。

投入太多,势必期望越大,哪怕意识到沉没成本过大,妈妈也难以割舍。

而与此同时,孩子的成长充满太多不确定,无法掌控的焦虑感,只会导致妈妈们把掌控变成克服恐惧的手段,不断苛求孩子。

一旦孩子无法达到预期,妈妈则更加陷入焦虑,无法自拔,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

“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而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

放大了现实的碎片,也无形放大焦虑。

然而,妈妈们却需要明白:

没有谁的人生是可以被设计,也没有谁的人生能够在设计中如愿前行。

那么,不如放下焦虑,轻装上阵,放过自己,成全孩子。

最好的养育,是“不教而善”

李玫瑾教授说:最好的养育,是不教而善。

她认识一个中学校长,后来当了副厅长。

有一次俩人见面,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位副厅长有些感慨:如今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可他自己的儿子,没怎么教育,却是被公认的“懂事小孩”。

我们总说优秀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有远见的父母;

可我们却常常忘了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拉回到自己身上看一看:

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为人父母最好的样子?

“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这不仅要求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用心陪伴,还要求父母自己用良好的状态影响孩子,为孩子做好榜样。

想起一个感人镜头,河北石家庄一位残疾妈妈,戴着假肢跑完马拉松。

她的女儿等在终点,看到妈妈的时候,她早已哭成了泪人。

还有什么说教,比妈妈的身教来得更有效?

这个扑在妈妈怀里的孩子,从此心底一定镌刻下了什么叫坚强、乐观和热爱。

周国平说:“孩子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前一半父母无能为力,只能为他祈祷;

后一半父母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给他以正确的教育,让他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具备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

最好的养育,是不教而善,用一种生命状态,影响另一个生命成长。

与其跟在孩子身后拼命鞭策,不如从此比肩带领孩子一起奔跑,父母积极的引导力量,才是对孩子潜移默化最深远的影响。

一个成功妈妈眼里的“妈妈模样”

如果说成功是一种价值衡量,影响是一种隐形力量,一个成功的妈妈会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那么,作为成功的女性,又会如何评价“妈妈”?

四川新晋女首富,新希望六合董事长刘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只做一个70分妈妈。

刘畅坦言,虽然遍地鸡娃,但是作为妈妈的她,并不感到焦虑,因为她的父母在对她的教育上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刘畅回忆自己的一路成长,父母的从容不迫,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自由成长。

虽然是父亲的企业,但刘畅隐姓埋名多年,从基层做起,最后以黑马的姿态呈现,所有的经历让她明白:

相信孩子,让孩子做自己,才是成功的最大助力。

末了,刘畅又笑言:除了她的70分投入,还有丈夫的投入,两者加起来,早已远远超过百分。

事实上,她的孩子每天感受着父母超过百分的疼爱,这就足够了。

孩子是妈妈的孩子,也是爸爸的孩子。

愿每一个妈妈放下焦虑,也期望每一个爸爸多一分投入,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着父母的爱,向上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