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后人,如今是不是武术高手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霍元甲(1868-1910)迷踪拳第七代传人,清朝末期著名的武术家,在上海和天津两地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创建了精武 体育 会,后因病去世,1989年开棺时被检查出为中毒而亡,死亡的原因“日本人”脱不了关系,霍元甲的一生为发扬中国武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元甲与妻子王氏的照片

霍元甲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长子 霍东章 ,次子 霍东阁, 长女 霍东清, 此女 霍东琳 ,三女 霍东琴。 长子 霍东章 育有4子分别是,霍寿嵩,霍寿臣,霍寿昆,霍寿金。次子 霍东阁 育有3个儿子分别是,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

霍元甲之妻,霍东阁之妻,霍文亭一家,霍雅亭一家合影与天津老家小南河。

霍东阁 (1895-1956)霍元甲次子,传承了其父霍元甲的衣钵,发扬了“精武 体育 会”高超的技艺和深深的爱国情怀,被广为传颂。1923年只身前往南洋,历尽挫折开办了“泗水精武 体育 会”1925年在雅加达开办了“吧城精武总会”及6个精武分会,抗日战争时期,联系爱国华侨捐款捐物,积极宣传抗日,激发中国华侨的爱国热情,后被捕入狱。1956年4月18日病逝于印尼万隆,享年62岁。

霍东阁

刘振生 (1883-1960)霍元甲大弟子,江湖人称“闪电手飞燕子刘”影视作品力的刘振生武功平平,而真实生活中的刘振生武艺超群,曾经以一己之力大败四个日本浪人,霍元甲去世后,刘振生吸取霍家拳之长,独创“永乐派三光门”曾经出家为僧,改名“刘庆顺”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霍元甲大弟子刘振声

霍寿金 霍元甲长子霍东章第四子,自幼习武,对霍家拳法比较精通,因家境贫困弃武出外打工,后成为一名工人,再市政工程处退休,育有5子1女,曾起诉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的相关人员而败诉,因病去世,享年84岁。

霍自正 霍元甲曾孙,一位居住在天津的农民,曾经感慨说:到我这一代,就是闲时比划比划,孩子们就更差了,不想吃这个苦,霍家有能耐有本事的都走了,剩下这些废物人,都低头种地没出息。

“精武 体育 会”目前还存在,但已经世风日下,物是人非,没有丝毫当年的辉煌,中国武术的今天不禁令人感慨......

霍元甲的次子霍东阁是名震南洋的武林高手,但从霍元甲的孙子起,霍家已没有武林高手了,霍家的迷踪拳现在只剩下拳谱。

如同霍元甲在巅峰时刻戛然而止的人生一样,自霍元甲离开家乡天津后,霍家拳术在小南河村霍家后人中的传承便青黄不接。一代宗师的后人练不好家传拳术,这或许成为霍家人低调生活背后的隐痛。如今已在印尼生活的霍元甲曾孙霍公正,就对《小康》记者坦言,对家传拳术后继无人“尤感痛心”。而目前霍家后人中唯一一位以习武为职业的霍静虹则直言,霍家拳的传承流失在所难免。

南洋一脉,只剩医术

霍元甲有两个儿子,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其中,霍东章不善武术,霍东阁聪明过人,文武双全。霍元甲去世后,16岁的霍东阁随叔叔霍元卿去上海精武会任教。1919年,霍东阁被调至广州精武会,因为不堪战乱,他于1923年远走南洋。1924年,霍东阁在南洋泗水成立精武会,侄儿霍寿嵩应召前往相助。一谈起爷爷霍东阁,霍自正就眉飞色舞。“我爷爷很聪明,想要个嘛就研究制出个嘛来。”霍家的老相册里,霍东阁与两尊自塑像合影的照片和驾驶飞天自行车的照片,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霍自正的说法。

凡是武术世家都懂得接骨疗伤的外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印尼,精武会难以为继之际,霍氏叔侄索性改行,在缺医少药的南洋开起了骨科诊所,并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医师。霍寿嵩的儿子霍公正,生于1947年,比霍自正年长三岁。他顺利的继承了霍氏家传医术。11月12日,一个越洋电话,远在印尼的霍公正向《小康》记者道出了无尽的遗憾。原来,几个月前,霍公正就接到天津方面的邀请,希望他能回津参加霍元甲逝世百年的纪念活动。霍公正自己很想回来,但苦于求医问诊的病人太多,广州亚运会期间机票还不好买,最后只有放弃。

霍公正说,他九岁开始随父学医,18岁时就在父亲的督导下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工作近45年。“霍家是武术世家,在治疗跌打上有自己的一套,在制药方面,我一边学习一边创新,算是对霍家传统的另一种传承吧。”霍公正的儿子,目前在广州学习医术。武术方面,从霍公正开始,霍家的南洋一脉就彻底告别了迷踪拳。“霍家的拳术没有传承下来,有没有觉得可惜?”记者问。“可惜啊,很可惜,非常可惜。”霍公正三声叹息。

天津后人,闲时比划

至于生活在天津的霍自正,大部分日子里,他是个普通的农民;每年精武学校开学典礼时,他就化身成“名誉校长”;最近的人口普查中,他还被聘任为临时普查员;在打名誉官司、做电视访谈,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他又俨然成了霍氏家族史料的保管者和“宣传部长”。在Google里搜索“霍元甲曾孙霍自正”,你会得到130000个结果。可见,这位“宣传部长”名气之大。

霍自正翻着家里那本无数人翻阅过的老相册,兀自感叹:“霍元甲是武术大师;我爷爷霍东阁漂洋过海,将霍家的武术和医术发扬光大;父亲霍文亭聪明过人,但没在爷爷身边,学到的东西不多;到我这一代,就是闲着比划比划;孩子们更差了,就是不想吃这个苦了。霍家有本事有能耐的都走了,剩下这些废物人,都低头种地,没出息。”

霍自正家里还有迷踪拳的拳谱,自己闲时也会练一练,他认为,自己的拳术不高,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长期从事农活,没把心思放在武术上,二是父亲霍文亭重文轻武。

霍文亭是霍东阁的次子,自小习武。1935年,霍东阁从南洋回国,想把爱子霍文亭带走,但被霍文亭拒绝了。失去了父亲的督促,霍文亭的习武之路没有坚持走下去,却在国文方面自学成才。

解放前,八路军的地下党委任霍文亭为小南河小学校长,1958年,因有海外关系,霍文亭被安排支农,直到1980年才得以平反。

为什么只有南洋一脉传承到了霍家的医术?霍自正说,因为 历史 原因,霍家的很多书籍都被烧毁了。

“其实,霍家拳术也算是传承下来了。”霍自正说,“就是没有练精。咱有拳谱,咱也会练,要想学,咱就教,不想学也不强迫,挺随便的。迷踪拳是个很大的门派,在天津市很多人练迷踪拳。上海市也有很多人练,现在有光盘了,不用我手把手教了。再说了,习武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练什么不重要。我们霍家人也有练别的武术的。”

在霍自正看来,自己学艺不精,无法将家族拳术很好的传承,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事情接待好,宣传了,让霍元甲的名声传扬下去。”

和其他裹挟进拆迁热浪的城中村一样,小南河也未逃脱被拆的命运,霍自正现在居住的地方,是一红排砖砌成的小平房,独门独户还有小院子,平时,霍自正就在自家小院里打拳。他笑说:“明年的现在,这房子就没有了。”

如何传承,为何纪念

在天津商业大学任武术教师的霍静虹是霍元甲的玄孙女,她五岁半开始习武,是目前霍元甲的后人里唯一以武术为职业的人,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继承霍家拳术。

霍元甲这个人,在霍静红的理解中,就是一个民族英雄。她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教学的内容,和霍元甲主张的东西,没有太大的联系。但作为霍家后人,当很多人问她为何没有继承家族拳术时,她仍觉得非常尴尬。

很多时候,霍静红并不想“生活在霍元甲的光环之下”。她说她不喜欢跟家族里面的人和事混在一起,也不喜欢别人关注她的生活,更不会主动跟人提起自己是霍元甲后人。

霍静虹并不是很看重家族传承,她认为,武术不拘泥于形式,而且物质的东西在传承的过程中,会有流失和变化,作为后人,能够传承的也就是一种精神罢了。

霍静虹一家都住在天津,每年春节,她的父亲跟伯父都会回到小南河祭祖。

“前两年我去过一次,祖辈们的坟墓都在一起,按照辈分排开来,一横排一横排这样的,先给我爷爷烧点纸,然后是霍东阁,然后是霍元甲。但是前段时间,我听我父亲讲,那边可能是墓地也改造了,都分得很清楚了,把霍元甲‘调’出来了,给了个‘单间’。所以这就是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他利用的东西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没有任何价值,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有价值,很大的价值。”

11月13日上午,总投资2亿元的霍元甲陵园扩建和霍元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包括公祭霍元甲在内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此间举行。和霍静虹一样,霍元甲的其他后人也没有受邀出现在这个本应感受祖上荣光的场合,只有霍自正成为霍家的唯一代表。

活动结束后,1981版电视剧《霍元甲》陈真扮演者梁小龙来到精武广场留影。镜头前的梁小龙不忘一展武姿,手背上硕大的老茧清晰可见。“假若时空穿越你会对霍元甲说什么?”梁小龙告诉《小康》记者,自己会二话不说拜霍元甲为师。

在寒意袭人的初冬,数百面写有“精武”二字的旗子在北风中猎猎作响,中华武林园的精武广场上,表演霍家拳的精武武术学校上千名学员正在散去。霍自正站在主席台,霍元甲的巨型石像正背对着他,这一刻,霍元甲已长睡百年。

霍元甲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他的事迹经过影视剧的多方演绎,已经失去了 历史 本真的面貌,悦史君这次正本清源,也为霍元甲的后人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清朝同治八年(1868年),霍元甲出生于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父亲霍恩第是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

霍元甲自幼体质羸弱,霍恩第为此不允许他习武,担心他可能毁害霍家声誉,霍元甲只好偷学、偷练迷踪拳。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有武师来小南河切磋武艺,霍元甲的小弟霍元卿与对方交手,结果落了下风。

大感意外的霍恩第想亲自上阵,不料霍元甲站出来和来人交手,并且还把对方打败扔了出去。

此后,霍恩第开始正式传授霍元甲迷踪拳。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亚波罗影戏院登台表演,最后一场声言愿与华人角力,语带轻蔑。

农劲荪、陈铁生等上海名流发出邀请贴,霍元甲接到邀请,赶到上海商谈比武事宜,但奥皮音在规定时间内并没有来,霍元甲名扬上海。

同年年,精武体操学校建立,霍家迷踪拳开始向 社会 大规模传播。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霍元甲因咯血病发作病逝。

霍元甲留下 霍东章、霍东阁和霍东清、霍东琳、霍东琴 等二子三女。接下来,悦史君将对他们及其后代做一个详细的剖析:

第一,长子霍东章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霍东章生于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是霍元甲的长子。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霍元甲病逝后,不善武术的霍东章继承了祖业,一直陪伴照顾家中的母亲王氏。

霍东章留下霍寿嵩、霍寿臣、霍寿昆、霍寿金等四个儿子。

第二,次子霍东阁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霍东阁生于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是霍元甲的次子。

霍东阁自幼酷爱武术,并能刻苦练功,极受父亲霍元甲的宠爱。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霍元甲病逝后,霍东阁与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扶持精武 体育 会。

1920年,霍东阁应广东精武分会的陈公哲、卢炜昌等人邀请,前往广州任教。

1925年,霍东阁在吧达维亚(雅加达)城建立了吧城精武总会。之后又相继在巨港,芝利昆、三宝垄、梭罗、万隆、北加浪等地成立精武分会。

1935年,霍东阁回到天津,想成立精武 体育 会,但始终没有人肯出头赞助,最终在1936年2月重返南洋,再也没回国。

1956年,霍东阁在南洋病逝。

霍东阁有于氏和叶玉梅两位妻子,留下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等三个儿子。

因此,霍元甲的孙辈有 霍寿嵩、霍寿臣、霍寿昆、霍寿金、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 等7人。

接下来,悦史君继续逐一介绍。

霍寿嵩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霍寿嵩生于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是霍东章的长子,霍元甲的长孙。

1924年,霍寿嵩跟随叔父霍东阁来到印尼,先在精武组织教习练武,后开设医院,以行医为生。

1970年,霍寿嵩在印尼去世,以不能重返故里为憾事。

霍寿嵩留下霍公正和霍丽娟、霍丽珍等一子三女。

霍寿臣

霍寿臣是霍东章的次子,霍元甲的孙子。

霍寿臣留下霍自勤、霍自发等两个儿子。

霍寿昆

霍寿昆是霍东章的三子,霍元甲的孙子。

霍寿昆留下霍自敏一个儿子。

霍寿金

霍寿金是霍东章的四子,霍元甲的孙子。

霍雅亭

霍雅亭是霍东阁的长子,霍元甲的孙子。

霍雅亭留下霍自清、霍自详等两个儿子。

霍文亭

霍文亭是霍东阁的次子,霍元甲的孙子。

霍文亭留下霍自正、霍自健、霍自慧、霍自军等四个儿子。

霍文亮

霍文亮是霍东阁的三子,出生在印尼,是霍元甲的孙子。

霍文亮留下霍自密一个儿子。

……

霍元甲的后代很多,现在定居大陆、港澳台、国外的都有,大部分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的人在扩大对祖先霍元甲和迷踪拳、精武门等的宣传,试图还原一个已经被影视剧扭曲的霍元甲形象,但实际从事武术的人很少。

( 写有趣的 历史 ,说不尽的传奇,我是悦史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 历史 这样说” )

京武功夫如是说:

武术高手一定会套路,去年一篇报道介绍了霍元甲的孙女,教学生们练拳。虽是家传的迷踪艺,但是没有了杀敌的气势,多了几分高飘远的套路精髓。她自己也承认,和平年代,健身强体,会套路,会武术……请注意,这里面含一个细节,那就是“功”。京武功夫以为,高手不仅仅懂武术,还要会武功,术是法,是技术,而功才是赢人的基石。

在中国,谁能打谁不能打,真的不能靠名气,如同现在的电影明星一样,戏里戏外一个人,武馆也不过是活口的营生,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试试,你没功夫也试不出来,具体参加《师傅》那部电影,功夫是假的,武术界的尿性是真的。

首先,霍大侠本身能不能打?都称为津门大侠,我的答案还是不可知,现流传的仅有的事迹是打败俄国大力士也有几种版本,这是维基百科里的记录,相对客观一点。

即便是真赢了,俄国大力士,力气大跟搏击是两码事,无法参照,故而结论,对付我们常人肯定没问题,对其他门派高手呢?不可知,没记录。

其二,霍大侠创办的精武英雄会,声势浩大,功夫不好,那么多人参加?不可知,因为精武会的发展得到当时孙中山的支持,发扬光大,参杂了官方背景支持的因素,对其实际技术也不得而知

其三,霍元甲弟子不是那么多能打的吗,肯定厉害。我所知道的陈真是虚构的

唯数不多的我知道的刘振声

但也没有任何交手记录,无从判定。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基本不用回答了,楼上几位也说了,家传套路一旦失去了对抗实战的环境,也基本变成观赏套路了。

希望我的回答不要引起反感,码字不易,截图来自维基百科,谢谢

你可以去拜访你下!问这问题没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