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50篇古文的原文+翻译+作者信息 我知道有点麻烦 好了加分

1.论语
2.桃花源记
3.陋室铭
4.爱莲说
5.三峡
6.记承天寺夜游
7.马说
8.送东阳马生序
9.小石潭记
10.岳阳楼记
11.醉翁亭记
12.出师表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鱼我所欲也
15.曹刿论战
16.邹忌讽齐王纳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 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 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一、论语十则
  【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应该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作者信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二、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见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绵延长达)几百步,中间(除了桃树)没有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头,(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那人)于是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拜访询问。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渔人一一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临别时)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渔人)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还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作者信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几度辗转,在各地做过几年小官,后厌烦俗世,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三、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⑴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⑷,
  惟吾德馨⑸。苔痕上⑹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⑺,往来无白丁⑻。
  可以调素琴⑼,阅金经⑽。无丝竹⑾之⑿乱耳⒀,无案牍
  ⒁之劳形⒂。南阳⒃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⒄。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纵情谈笑的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没有文化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这里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信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呃...50篇实在太多,这个字数限制也不够我来回答完整。你自己去百度百科里搜索吧,比我回答的更加全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0
  一、论语十则
  【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应该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作者信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二、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见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绵延长达)几百步,中间(除了桃树)没有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头,(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那人)于是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拜访询问。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渔人一一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临别时)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渔人)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还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作者信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几度辗转,在各地做过几年小官,后厌烦俗世,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三、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⑴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⑷,
  惟吾德馨⑸。苔痕上⑹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⑺,往来无白丁⑻。
  可以调素琴⑼,阅金经⑽。无丝竹⑾之⑿乱耳⒀,无案牍
  ⒁之劳形⒂。南阳⒃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⒄。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纵情谈笑的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没有文化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这里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信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呃...50篇实在太多,这个字数限制也不够我来回答完整。你自己去百度百科里搜索吧,比我回答的更加全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九年级所有必须要背的古文!翻译可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 我建议你去买一本求,好像叫什么初中文言文全解?是黄色封面的,我一个同学买过这样的书,初中三年都有像古文的原文,翻译,注释,作者信息。是很大本的,再说了你一次性的要这莫多,人家很无赖的啊,除非人家有大把的时间和耐心去帮你一点一点复制粘贴,还是自己去书店看看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是自己动手吧。追问

对啊,我没考虑字数问题,不好意思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17
我建议你去买一本求,好像叫什么初中文言文全解?是黄色封面的,我一个同学买过这样的书,初中三年都有像古文的原文,翻译,注释,作者信息。是很大本的,再说了你一次性的要这莫多,人家很无赖的啊,除非人家有大把的时间和耐心去帮你一点一点复制粘贴,还是自己去书店看看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是自己动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