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心中的外蒙古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根据我在内蒙古的同学所听到的,叶静的历史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在北京的留学生说“我们北京的外地人根本看不起上海的外地人”!


内蒙和蒙古,虽然都流着成吉思汗的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不再是陌生人。


那么,中国的内蒙古人是如何看待外蒙古人的呢?


当然是陌生人加不屑!


为什么会这样?史静认为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1.蒙古的分合


蒙古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很久以来一直默默无闻。12世纪开始,随着契丹的衰落,蒙古各部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人。


晋朝时,蒙古是晋国的属国。自雍时期起,晋国每三年赴蒙古进行“降丁”屠戮,蒙古各部与晋国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1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统一蒙古高原。蒙古作为一个政治大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随即,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统一的蒙古爆发,席卷亚欧,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但由于蒙古统治手段的落后和幼子守灶的先天弊端,蒙古汗国最终于1259年开始分裂。本部1271年建立元朝,四大汗国互相攻击,形同陌路。


从历史发展来看,蒙古人乃至游牧民族由于其原始落后的组织形式,天生具有分裂的基因,所以成吉思汗的伟大不言而喻!


368年明朝建立后,元朝退守长城以北,以北元的形式与明朝对抗。388年,明朝将军蓝玉在鲁美的普洱钓鱼海打败了元军。北元灭亡,蒙古回到了鞑靼、瓦拉等原始部落状态!


后来鞑靼和瓦拉变了,和明朝打了200多年的边境战争!


瓦拉衰落后,部落西迁西域,鞑靼部落在明末分裂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部分。


因为漠南蒙古地处长城边缘,靠近中原,气候相对适宜,所以漠南蒙古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其中察哈尔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也就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然而,由于靠近中原,漠南蒙古在其扩张过程中首先遭受了金朝后期的冲击。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在漠南蒙古实行盟旗制。从此,漠南蒙古成为后金的坚定盟友。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在全国建立统治。此时的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是清朝的藩属国,但并不直接受清朝统治。直到1691年康熙帝召开“多伦盟”,才宣布依附漠北蒙古。


由于漠北蒙古属于清朝较晚,地理位置比漠南蒙古更偏远,所以漠北蒙古与清朝的关系比漠南蒙古更远。


由于漠南蒙古与清朝关系密切,且更靠近汉族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漠南蒙古更加汉化。相比之下,地处蒙古高原的漠北蒙古只能发展畜牧业,所以更像是“真正的蒙古人”!


但是漠南蒙古永远是正统蒙古的继承者!


应该说从明末清初开始,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就分道扬镳了。


2.蒙古在国内外的分道扬镳


但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已经把蒙古彻底撕裂成了两个民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俄国趁机煽动库伦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称帝,公然宣布漠北蒙古独立,全国哗然。


漠北蒙古的独立是蒙古独立建国的开始。虽然1919年徐树铮收复了漠北蒙古,但蒙古的独立是不可避免的


1921年,罗素红人乔巴尔桑率苏俄军队入朝驱逐白军,随后哲布尊丹巴病逝,1924年蒙古国建国为共和国!


民国时期,蒙古虽然享有中华民国的主权,但却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1945年,史达林强迫蒋经国签署外蒙古独立,然后外蒙古投票决定独立!


1961年,在美国的人质下,蒋介石被迫允许蒙古加入联合国,蒙古的独立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1911年到1991年,从俄国到苏联,俄国对蒙古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其中,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斯大林对蒙古进行了全方位的控制:


经济控制


驱逐第三国资本,控制蒙古财权;


政治支持


选拔蒙古精英到苏联学习洗脑,回国后进入蒙古高层,达到控制蒙古内政外交的目的;


文化阉割


禁止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文化,废除蒙古语,推广俄语斯拉夫语,使蒙古成为无根之水;


思想扼杀


强制甄别国民,处决大批所谓“右派”,处决大批蒙古喇嘛和王公;


血统控制


命令蒙古高层与苏联人通婚,用“亲婚”的血液控制蒙古全国;


通过一系列手段,蒙古成为事实上的苏联第16个加盟国。


与此同时,内蒙古也在一步一步走近中国大家庭。早在清朝,清朝就把蒙古分为外蒙古和内蒙。其中,在察哈尔地区等地,直接设置流动官进行管理,而不是外蒙古的扎萨克实行自治。由于流动官员的治理,内蒙古成为清朝的直接行政区,经济发展较快。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内蒙古。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加强对蒙古的控制,实行“蒙古建省”制度,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等四省,合称“长城四省”。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成为战场之一,有长城抗战、多伦抗战等。在内蒙古,“伪蒙古军政府”和“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也相继出现。抗战胜利后,乌兰夫于1947年在内蒙古东部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中国第一个自治区,标志着内蒙古开始了新的生活!


经过近代的一系列事件,内蒙古的发展蒸蒸日上。如今,内蒙古人口超过2500万,人均GDP远高于蒙古。蒙古因为长期受到苏联的压榨,人口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今天,它勉强超过300万。而且畜牧业超负荷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大部分地区荒漠化严重!


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实施“第三邻国”战略,与美国和日本走得很近。然而,尽管接受了这么多的经济援助,蒙古的经济还是一塌糊涂!


可以说,蒙古的历史就是不断异化和全盘西化的历史。而内蒙古的历史就是不断汉化,最终归属华夏大家庭的历史!


据师的同学说,内蒙古人根本不把蒙古人当自己的同胞,对他们的贫穷没有一点同情心!


在如今富裕自信的氛围下,内蒙古人对蒙古人更加不屑和鄙视。至于蒙古在世界上的所谓地位,内蒙古人民并不羡慕。毕竟国力摆在那里,站在中国后面肯定比受夹板气强多了!


我是蒙古人。作为一个蒙古人,我个人的体会是,家里的蒙古人对蒙古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讨厌,羡慕,诋毁,嫉妒等等。当然,外蒙古的蒙古人对中国的蒙古人也有非常复杂的心理。这一现象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首先,外蒙古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蒙古人为主体的国家。他们比内蒙古人更有国际话语权,这很容易引起全体蒙古人的公愤。但是蒙古人骄傲,看不起我们。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外蒙古倾向于俄罗斯化或西化,而内蒙古倾向于中国化,导致文化和社会主流思想不同。所以两人都是又爱又恨,喜欢把自己当成蒙古群体的主流。也有经济原因导致相互鄙视。当然,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我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这一点从内蒙古和蒙古国频繁而广泛的交流就可以看出来。就我个人而言,我向往那里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为他们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感到难过。


更何况作为一个蒙古族,我非常反感网络上

作为一个内蒙古的蒙古族,我想说的是:


1.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总称。黄金家族在蒙古人中只是少数,更多的蒙古人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黄金家族不能代表全蒙古。黄金家族代表了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所以黄金家族并不能代表蒙古人的合法性。蒙古从来没有分正统和旁系,只有。个人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统治者划分统治的合法性与非法性。


2.蒙古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民族。蒙古不仅是中国的内蒙古人,还有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青海的德都蒙古人、蒙古的喀尔喀蒙古人、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蒙古人、阿勒泰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托瓦蒙古人等一系列群体。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3.自成吉思汗命令奈曼佛教徒用回鹘语创造蒙古语以来,蒙古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创新。因此,中国使用的维吾尔蒙古语不是唯一代表蒙古语的语言,而是使用时间最长的语言。元朝时,忽必烈下令佛教浴霸参考梵语和藏语创制浴霸,这是元朝的民族文字。后来维拉特活佛那木亥扎木苏为了方便记录维拉特方言,创造了托特文。元代佛教老师阿有西为了方便翻译佛经,创造了阿里加利一词。为了方便翻译佛经,哈尔卡活佛哪吒巴斯尔创造了苏勇布文,就是现在蒙古国国旗上的文字,是苏勇布文的第一个字。受苏联影响,蒙古创造了西里尔蒙古语。这些文字是记录蒙古语的符号,没有高低之分。


4.蒙古人散居在中亚和东亚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我们有很强的向心力。作为一个民族,这没有错。我们尊重历史,我们没有统一的目标或主张。我们只想在祖先的土地上和平幸福地生活。所以,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也不必每次看到蒙古人的信息都喊着“你不是我的种族,你的心就不一样”的口号。


我是内蒙古人,可以回答。


“内蒙古人”这个概念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内蒙古太大了,东西跨度太长。最东端与黑龙江和俄罗斯相连,最西端与甘肃和新疆隔江相望.甚至现代内蒙古的诞生本身就是各方博弈的结果。语言、文字、文化认同甚至种族都不一样。怎样才能对外蒙古这样的国家有一以贯之的态度?


首先,从民族上看,内蒙古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占80%以上,还有17%以上的蒙古族同胞,达到500多万人,还有大量的其他民族。


由于民族文化认同,他们对蒙古的态度也不一样。据我所知,汉人看待外蒙古一般都是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认为它是一个与自己无关的遥远国度,或者是在海外被孤立的中国的一个省。这两种极端情绪在内蒙古汉族人身上都存在。连我也有从小立志收复库伦、平定漠北的汉族朋友。


我也有很多蒙古族朋友,他们的态度比较纠结。很多人长期与汉人通婚。他们认为外蒙古与自己无关,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事情。此外,还有大量所谓的“纯蒙古人”,大多来自大量的蒙古人聚居地。他们大多精通蒙古历史文化,认同蒙古在国内外都是一家人。我的很多蒙古族朋友甚至在宿舍的成吉思汗雕像旁边挂蒙古国旗。


至于内蒙古的其他民族,由于人数少,甚至还有大量的白俄,没有对外蒙古的承认,这里就不赘述了。


第二点,也是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地域分布和文化认同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内蒙古幅员辽阔。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的地理格局是在当代才形成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西部的西北文化区、中部的晋陕文化区、锡盟的正统蒙古文化区、东部的东北文化区、包头最特殊也是最后一个文化岛。让我们一一对应。


西部文化区,主要是阿拉善沙漠地区,长期被蒙古部落放牧。但到了民国时期,为了抵御外蒙古的割据势力,将其划归甘肃,甚至近年来甘蒙与外省的土地冲突也时有发生。因此,居民的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已经与——年中期的晋陕文化区——近代内蒙古的核心区——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对待外蒙古的态度上,少数蒙古族同胞还是认同外蒙古和自己是一个物种的,但大部分是无所谓的。


晋陕文化区在民国时期内蒙古分治时曾被划为绥远省,因其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云氏家族举足轻重而成为近代内蒙古的核心地区。云氏虽然是传统的蒙古族,但这一带的主要人口是清末民初通过西入口来蒙古定居的山西、陕西两省汉族同胞。至于对外蒙古的态度,他们和聪明的祖先一样,把外蒙古当作近邻和商业伙伴,也是核心地区。他们最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的政策,使内蒙古成为新中国的“模范自治区”。


蒙正统蒙古族文化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身份,在民国时期内蒙古被划分为察哈尔省后,被单独列出。严格来说,这个地区是官方公认的蒙古语语音所在地,是历代草原政权的核心地区,也是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因为草原保护发生过一次不愉快。这一地区与外蒙古高度一致。我上面描述的宿舍挂着外蒙古的旗,基本都是这里的学生。他们认为内蒙和外蒙古没有区别,都是同胞,很多人对民族和共同精神图腾的认同感大于国家。


东北文化区,在民国时期内蒙古划分为新中国时曾划入东北,是近代内蒙古最离心的地区。这个地区蒙古族人口众多,但由于离中央核心区太远,分离历史悠久,是主要的tar


最后是包头文化最特别的孤岛。从地理位置上看,包头地处华中晋陕文化核心区,四面环抱。其实也深受晋陕文化的影响,只是不同而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座城市因工业而繁荣起来。它不再是在蒙古旅行的商人的客栈,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的新故乡。帮助包钢的东北三省人,帮助建设军工企业的北方省份和首都的干部群众,甚至来去匆匆的苏联专家,都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包头的蒙古族同胞比例低至个位数,很多居民甚至对内蒙古这个地方的认可度都很差,更别说遥远的外蒙古了。


说说我自己吧。我出生在包头,是西进的山西汉人后裔。我的祖先在高祖时代来到内蒙古,世代居住在蒙古族传统聚居区四子王旗。父母在沈阳上学,毕业后分配到包头,在那里生下了我。我从小到大的朋友、老师、同学甚至邻居都是东北移民的后代,大部分是辽宁鞍山人。我父母平时说普通话,但是我回老家会说这种方言,但是我不会说这种方言,满嘴都是东北味。根据我的描述,你认为我们能为蒙古做些什么?


我的祖先通过西口来到内蒙古后,我是一个商人,为在蒙古旅行的商人提供物流,也是一个大地主。我的朋友和老师经常在蒙古内外做生意和讲学,还有一些蒙古朋友去外蒙古留学。怎么说呢?外蒙古感觉陌生又熟悉。有时候比很多遥远的南方省份更贴心,有时候比千里之外的美国还远。在我看来,就像我们的一个朋友,一个人挂在海外,不是陌生人,但也渐渐被遗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