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府电雷学校的快艇

如题所述

国府电雷学校的快艇“集邮” 1935-1938

在军事委员会海军事务处长、粤系海军将领陈策和军政部电雷学校意大利顾问等多方人士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购买鱼雷快艇用于长江防卫。

不断有意大利和英国等国的军火商人向北京和南京海军部推销鱼雷快艇,但似乎中央海军坚持认为这种小艇在战时生存能力及其有限,与其购买它们,不如攒钱去买自己心心念念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根据在欧洲考察的经历和对粤军订购的CMB和MAS的了解,建议选用意制快艇。

比较而言,英、意两国的小型快艇中,CMB采用后抛式方法发射鱼雷,而MAS则可以从两舷抛射,一般认为后者的发射方法对直航鱼雷的扰动较小,精度相对更高。在与英、意两国秘密接洽购买快艇的过程中,财政部的“财神爷”首先与英国签订了四艘CMB的合同(不久增加至八艘)。

加上南京名义上参加了国际联盟因埃塞俄比亚问题制裁意大利的行动,因此看起来更为合适的意制快艇反而在一开始就出了局……

八艘英制快艇以两艘一组的形式陆续运抵中国,先分两批运到四艘,之后再次运到两批四艘。

电雷学校将第一、二批快艇组成第一中队,称“文天祥中队”,快艇命名为“文171”号、“文93”号、“文42”号和“文88”号;第三、四批快艇组成第二中队,称“史可法中队”,快艇命名为“史181”号、“史223”号、“史34”号和“史102”号。[不清楚电校快艇命名中的数字是何含义]

电校根据CMB的使用情况,决定增购八艘。第一批两艘新艇运抵香港,其余各艇在此后陆续抵达。

受国内战事影响,八艘新艇中只有最初四艘在经广九、粤汉铁路运送至武汉,编为“颜杲卿中队”(第五中队),各艇改称“颜161”号、“颜53”号、“颜92”号和“颜164”号;其余四艘中两艘运抵广州后拨付广东海军使用,编号为“新1”号和“新2”号,两艘用于向港英当局交换车辆等急需的装备,改由驻港英国海军使用,编号为MTB26和MTB27。

南京海军部推销的一型CMB,该型艇长55英尺长,宽11英尺,主机为12缸450马力或500马力汽油机两部,另有一部36马力4缸汽油机用于低速巡航,设计航速38节,据称在满油满弹状态下试航实际速度超过41节。

中国购买的55英尺型CMB可携带18英寸鱼雷两枚和深水炸弹两枚,另可安装0.303英寸双联“刘易斯”机枪两座用于自卫防空,艇员5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快艇使用的主机型号和马力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第一批艇在长江上试航时就跑出了40.6节和40.8节航速的记录看,该型号很可能就是英方之前推荐的1000马力型(日军对俘获的“颜92”号的记录也为1000马力)。

在第一批英制快艇交付之际,南京政府又向德国订购了八艘S型鱼雷快艇。按照最初的合同,其中五艘为现货旧艇,可移交中方,三艘为新造艇。因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方提出将五艘旧艇换成使用柴油机的新造艇,在获得中方同意后,德国转而将旧艇提供给了西班牙国民军。

原计划中的三艘新造艇(编号C-1号至C-3号)全部运抵中国,电雷学校将其编为第三中队,称“岳飞中队”,快艇为“岳253”号、“岳371”号和“岳22”号(缺编“岳54”号一艘)。计划中的另一支德制快艇中队(第四中队),拟命名为“陆秀夫中队”,艇名预定为“陆31”号、“陆103”号、“陆82”号和“陆94”号。

关于这批德式快艇的型号,原计划中的五艘旧艇一说为德军S-1号至S-5号(即提供给西班牙的五艘),一说为S-2号至S-6号。从技术角度看,S-6号的主机为柴油机而非汽油机,鱼雷发射管为533毫米而非500毫米,均与之前的型号不同,因此或许前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三艘新制艇根据国内记录的船体尺寸和主机型号判断,应为新造的S-2型。

合同修改后的五艘新艇仍是谜团——按海外资料的普遍记述,中国再次订购了八艘S艇,后被德国海军留用的S-30号至S-37号(据称原编号为C-4号至C-11号)。

可知,此时中德之间合同中的五艘新艇尚未履约,怎么可能再次订购八艘新艇?而那五艘未见开工记录的新艇,与这八艘被海外认定是“中国订购”的新艇又是何关系,仍待发现进一步的史料来说明。

全面抗战期间,“史102”、“史34”、“史181”、“史223”、“岳22”等艇先后战沉。电雷学校停办,所辖快艇大队改由海军总司令部指挥,“文天祥中队”仍为第一中队,“岳飞中队”改为第二中队,“颜杲卿中队”改第三中队。赶在武汉撤退前夕,幸存快艇被拨付给广东第四战区使用。

但在转运之际发现德制快艇尺寸太大,现有铁道车辆不能运输,因此“岳飞中队”临时改为沿长江撤退至上游。其余八艘CMB运抵广州后,与广东海军“新1”、“新2”两艇汇合共同退入西江,其中“颜92”艇在三水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军包围俘获。

桂林行营江防处成立,九艘快艇更名为“武穆”、“壮缪”、“天祥”、“杲卿”、“继光”、“可法”、“成功”、“廷弼”和“世昌”,编为分驻梧州和肇庆的两个分队。豫湘桂战役期间,广西情势危急,由于快艇油料、配件使用将尽,难以继续作战,九艘快艇被分别自沉于柳州和石龙两地。至此,中国进口的英式鱼雷快艇全数覆没。

被日军俘获的“颜92”艇后改为日本海军水雷学校使用的“鱼雷追迹艇”(即捞雷艇)使用,编号“公称第1149号”,该艇幸存到了战后,再后历史不明。[旧日本海军水雷学校的“公称1005号”和“公称1006号”则是在华强征的原海关45英尺型缉私快艇“关维”和“关福”,同样在战后下落不明]。

两艘德制快艇撤退至川江后,由军政部接收,编为“军政部鱼雷快艇岳飞队”,后停靠重庆保管;抗战胜利后自重庆回航南京,移交海军,暂由海军总司令部直管,称“快371”号、“快253”号。

艇上武备改为日制25毫米机关炮一门、13.2毫米机枪两挺和“刘易斯”式机枪两挺,另配备轻机枪两挺、冲锋枪四支、手枪两支,作为巡防炮艇使用。两艇编入海军第五巡防艇队,后改隶第一机动巡防艇队(驻地南京),艇名改为“快101”号和“快102”号,其中102艇(原253艇)一直未能完成修理,所以处于半弃置状态。

“快101”艇随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在南京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而此时102艇仍在上海待修。之后102艇被拖带撤退至舟山,最终因台风沉没,撤销编制。“快101”艇作为人民海军第一艘鱼雷快艇命名为“海鲸”号,也是人民海军中已知的唯一一艘德制舰船。

“海鲸”艇由华东军区海军转隶青岛快艇学校作练习艇使用。海军青岛基地和301工厂(4808工厂)在设计0108圆舭形高速护卫艇期间,测绘该艇的线型作为设计母型。这是关于德式鱼雷快艇在华最后的记录。

当然,如果说电雷学校不过是买了英式、德式两种快艇,或许还称不上“集邮”,毕竟中央海军在新装十四门20毫米高射机关炮的时候都要一口气买“厄利孔”、“苏罗通”和“伯莱塔”三个品牌。

电校向军政部申请购买一队两艘“逐雷艇”(即快艇型捞雷艇),用于回收训练中发射的鱼雷。电校如愿以偿地订购了两艘意大利快艇,该型长9.65米,宽2.2米,吃水0.5米,排水量约3吨,航速34节。两艘捞雷艇运抵缅甸仰光,原计划经滇缅公路运回国内分拨给万县海军学校和桂林行营江防处使用。

因承运方香港西南运输公司反映艇体尺寸太大,所辖汽车难以装载,同时海军认为该艇不能作扫雷艇使用,用途有限,因此决定就地出售。电雷学校集齐英、德、意三国快艇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