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存款创新高,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据央行披露的信息,今年1月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2022年国内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


许多人看到这些数据,会认为这是好事,表明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所以存款增加了,创了历史新高。其实这并非好事,而是一件坏事,表明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没信心,认为未来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既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只好把钱存在银行里,以备未来需要。

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靠消费推动的,人们不愿消费,也不愿投资,只是把钱存在银行里,那经济就没法发展。所以看看目前的经济萧条状况,就很清楚,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是与经济形势不好相一致的。

三年的疫情导致经济不景气和债务过重,以及投资风险大,导致人们减少消费、投资,增加储蓄,以便渡过未来不景气的“冬天”。

三年来,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所以人们收入下降,导致社会消费能力下降,政府喊多年的扩大内需,但一直毫无效果,因为人们收入没增加,消费怎么可能增加?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跟不上GDP3%的增速。同年,我国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现价同比仅增长1.8%,可比价下降了0.2%,居民消费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29.6%下降到了28.6%。

而在投资方面,如今房价过高,烂尾楼不少,地产风险扩散,房地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尽管政府不断救楼市,但许多城市近几年房价一直下跌,有的跌幅达50%,从而使居民购房意愿低迷。股市一直在低位挣扎,已经套牢了近2亿股民,已经没多少人敢往里跳。前几年一直稳定利息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去年下半年来由于债市的崩溃式大跌,使不少人突然亏损,所以不敢再投,纷纷赎回。

这样,居民就只能把钱存在银行里,感觉这样还稍微安全可靠一点,于是就出现了存款创新高的现象。


而许多人见现在房贷利息低,又纷纷提前还贷以减少经济损失,于是今年来出现了居民排队提前还房贷的现象。

还有个影响居民消费的致命因素,是中国人的债务太高了,远远超过美国。多年来,我们一直宣传一个观点,美国人是借债消费,消费能力都是虚的,中国人储蓄多、债务少,有消费能力,只是不敢消费而已。这是一种毫无根据,颠倒事实的谬论,最近才国内一些专家才开始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其实,中国人的债务比美国人要高,而收入和消费能力与美国人相差太远。看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2020年,我国居民的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为137.9%,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高达15%。而美国的数据分别为95%和7.5%。这就是说,我国居民赚100块钱要拿出15块还债,如果算上房贷负债可能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要超过50%。美国居民的债务收入比为112%,我国居民却达到了175.3%。

2021年,美国在职劳动者人均税前工资为7.78万美元,人均税后工资5.27万美元。美国人的税前工资占GDP的53.8%,税后工资占36.4%。2021年,中国的劳动力是美国的4.73倍,在职劳动者的税前工资总额为美国的55.1%,人均税前工资为9055美元,仅为美国的11.6%,人均税后工资为6212美元,约为美国的11.8%。

我国的税前工资占GDP的38.8%,比美国少15个百分点;税后工资占GDP的26.6%,也比美国低9.8个百分点。


这些年中国消费增速呈逐年下降之势,消费占GDP的比例始终处于世界后列,2022年居民消费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29.6%下降到28.6%。而美国居民消费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70.1%增加到了70.6%。

这就是为何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刺激内需,却一直没有效果,社会消费能力反而下降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