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周恩来是资产阶级出身?

如题所述

是因为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时的一次对话。

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恩来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恩来停一会儿,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恩来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凡是和周恩来交谈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所折服。

扩展资料:

周恩来外交史上的经典幽默

1、低着头走路是我们喜欢走上坡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2、国家的银行存款是 18元8角8分

富裕的欧洲人,轻视我们国家资源少,底子薄,人穷,笑话周总理地问:“总理先生,请问中国有多少钱,才能保证每个人吃上饭吃上肉穿上衣?”面对这挖苦的话,周总理是这样说的:“我们新中国用的是人民币,国家的银行存款是 18元8角8分。”

当时,我们国家的钱面值只有 1分 、1角、1元、 10元、 2分、 2角、 2元、 5分、 5角、 5元,加起来正好是18元8角8分,经典幽默的回答令提问者汗颜。

3、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是我夫人,在我家里

一次,一个外国嘉宾问周恩来:“总理先生,你见过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吗?”有点想嘲笑的意思,以为自己见过美女如云,周总理不近女色不可能知道世界第一美女的名字的。周总理说:“见过!”对方问:“是谁?在哪里?”

周总理说:“是我夫人,在我家里。” 对方哈哈大笑:“尊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周总理说:“是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我眼里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否则我也不会娶她。”

4、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参考资料:人民网-周恩来外交史上的八个经典幽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4
周恩来是资产阶级出身和他的父母出生有关。
1877年,清河知县万青选的夫人张氏生了个女儿,因是冬至那天生的,取名万冬儿。又因排行十二,所以人称十二姑。万冬儿聪明、美丽,性格开朗而又刚烈,深得万老太爷喜爱。 1897年,刚刚20岁的万冬儿由父亲作主,嫁给了山阳县周起魁先生的次子周劭纲为妻。周劭纲性格随和,忠厚笃诚,而万冬儿的精明干练及管理万府的能力却名声在外,尽人皆知,所以万冬儿自从嫁到山阳附马巷周家大院后,婆婆年迈体弱,渐渐就由她主持家务。万冬儿果然不负婆婆的信任,周府中姑嫂间有了矛盾,处理家务时遇到困难,“请十二姑来说说清楚”便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而冬儿每请必到,到了就三下五除二将这些连“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干脆利落地处理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冬儿嫁到周家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的生父周劭纲原名贻能,字懋臣,后更名劭纲,1874年生于绍兴,是“国学生”、“主事衔”。这个“国学生”是花钱捐的身份。在那个时候,“国学生”就算很有文化了。主事则是官阶,正六品,也是捐来的,而且是“有官衔无职务”。父亲去世后,为了,生计,周劭纲远走他乡,先后在江苏、湖北、东北和河北等地谋事,给人当幕僚、家庭教师或文书、收发之类。
经典故事: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总理抱病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1877年,清河知县万青选的夫人张氏生了个女儿,因是冬至那天生的,取名万冬儿。又因排行十二,所以人称十二姑。万冬儿聪明、美丽,性格开朗而又刚烈,深得万老太爷喜爱。

  当时,在清河县,万老太爷出去访客会友、处理政务时,绿衣官轿后面有一小花轿尾随着,花轿里坐着的就是他的爱女万冬儿。这在当时清河县是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万老太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己的爱女带在身边。官轿后跟着小花轿,这几乎成了清河县一景。

  冬儿悟性很高,又善解人意。父亲处理政务或会客交谈时,她一般不闹不玩,多是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静静地听,一副成人的神态。耳濡目染,她从小学会了许多处理事务的本领,并日益练达。

  冬儿自小就很有性格,既聪明又倔强。那时是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年代,冬儿竟然不肯缠足,由于父亲宠爱,别人也拿她没办法。小小年纪,她就吵着要读书识字,那时候读书是男人的事情,但在她的软缠硬磨下,万公馆破例让她念书,使得她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万冬儿渐渐长大了,慢慢显示出她的才干来。在万老太爷的鼓励下,冬儿从母亲张氏手里接过了万公馆的总管之职。因她干练且不偏不倚、说一不二,在几年时间里,就把拥有老老少少几十人的万公馆管理得井井有条。

  1897年,刚刚20岁的万冬儿由父亲作主,嫁给了山阳县周起魁先生的次子周劭纲为妻。周劭纲性格随和,忠厚笃诚,而万冬儿的精明干练及管理万府的能力却名声在外,尽人皆知,所以万冬儿自从嫁到山阳附马巷周家大院后,婆婆年迈体弱,渐渐就由她主持家务。万冬儿果然不负婆婆的信任,周府中姑嫂间有了矛盾,处理家务时遇到困难,“请十二姑来说说清楚”便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而冬儿每请必到,到了就三下五除二将这些连“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干脆利落地处理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冬儿嫁到周家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周恩来。那个年代生儿子富贵,冬儿又是头胎生儿子,她在周府的身价地位就更高了。只可惜,不多久公公周起魁去世,万家也已经渐渐衰落,冬儿再有本事,也无回天之力。生性倔强的冬儿硬撑着整个周府,终于在1907年病倒。她抱病操劳,对外隐瞒病情,以致延误医治,于夏天不治而亡。冬儿这一年只有31岁(虚岁),死得非常可惜。万家得知爱女去世后,万分悲伤,冬儿的母亲张氏强令周劭纲置办楠木棺材,要披五层麻、漆七层漆、做像模像样的道场。当时周家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来钱如此操办?虽然周劭纲唯唯诺诺,但无能为力。万老太太毫不退让,不达目的不许安葬。

  最后,只好把灵柩厝于庵中。直到28年后,万老太太亦已作古,周劭纲用多年来攒下的一笔钱,把妻子的灵柩领回淮安,归葬于淮安东门外周家祖茔地。

  家道不兴无钱续弦,再加上怀念美丽能干却不幸早亡的爱妻,从此周劭纲孑然一身,孤独度日。他在此后很长时间里一直随身携带着爱妻万冬儿的画像,直至后来遇到意外情况不慎丢失。

  周恩来对母亲怀有深深的感情。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众多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此后周恩来多次表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965年春节前夕,周恩来交给侄儿周尔萃一项特殊任务:带头移风易俗,代表他回一趟老家,平掉淮安的周家祖坟,棺木就地下沉,退耕还田。据说万冬儿的坟也被平掉了。据说,当地的农民不忍心将周总理生母万冬儿的坟平掉,就悄悄的把她的棺柩抬到距周家祖坟地东南方向约300米的知青小农场重新安葬,但因无墓碑,无人圆坟,三四年后,坟墓也就成了平地,再也找不见了。

  周恩来的生父周劭纲原名贻能,字懋臣,后更名劭纲,1874年生于绍兴,是“国学生”、“主事衔”。这个“国学生”是花钱捐的身份。在那个时候,“国学生”就算很有文化了。主事则是官阶,正六品,也是捐来的,而且是“有官衔无职务”。父亲去世后,为了,生计,周劭纲远走他乡,先后在江苏、湖北、东北和河北等地谋事,给人当幕僚、家庭教师或文书、收发之类。周劭纲最难过的事情,是爱妻万冬儿死的时候他竟不在家,那时他正在武汉谋生。

  1922年,在胞兄周贻赓的帮助下,他去齐齐哈尔当了烟酒事务局的办事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后和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地下斗争最艰难的日子,周劭纲都曾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上海和儿子在一起,并为革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1937年,抗战爆发了,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参加国共谈判。不久,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成立,生活无着的周劭纲和邓颖超的妈妈杨振德先后来到这里。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周劭纲和杨振德又辗转抵达重庆。

  在重庆红岩村,周劭纲因年事已高,只做些看看门、扫扫院子的小事,但他与工作人员相处和睦,亲如家人。

  1942年7月,周劭纲突然在红岩办事处病倒,高烧不退,7月10日就去世了。当时周恩来正住院且手术过后才两三天,大家知道周恩来是极重感情的人,对父亲一向很孝顺,怕他精神受刺激,对养病不利,决定暂时不告诉他。周恩来看出破绽来了。听说父亲去世已三日,周恩来立刻惊得脸色苍白,加之手术后身体虚弱,站不住了,立刻蹲到地上。在大家搀扶下他回到办事处,见到邓颖超后大发雷霆,“老爷子过世这么大的事为什么要瞒着我,你跟我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我?”责问得邓大姐直掉泪……

  这天晚上,周恩来为父亲守灵至拂晓。

  丧事公布后,毛泽东致电哀悼,蒋介石等国民政府的要人致函或到红岩吊唁。

  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生活不安定,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他和爱妻万冬儿生下了周恩来、周恩溥和周恩寿三兄弟。

  周总理生前对侄子侄女极少谈到自己的父亲。只在1964年8月他对亲属讲话时说过一句:“我对父亲是同情的。”1974年春夏之交,周恩来即将住院之前,他的侄子周秉钧出差北京,去西花厅看望他时,他竟主动对侄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对你爷爷是很同情的。他人很老实,一生的月工资没有超过30块钱。但是他一辈子没做过坏事,而且他还掩护过我。”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交给侄女周秉德一个很旧的小黑皮夹子,并说:“解放前,你伯伯做地下工作时,因为拿公文包上街目标太大,就把重要的文件和信放在这个小夹子里,装进贴身的上衣口袋里。夹子里还有一张你爷爷的照片。”邓颖超拿出照片来,周秉德看见照片背后有周恩来亲笔写的“爹爹遗像”四字。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9-09
1877年,清河知县万青选的夫人张氏生了个女儿,因是冬至那天生的,取名万冬儿。又因排行十二,所以人称十二姑。万冬儿聪明、美丽,性格开朗而又刚烈,深得万老太爷喜爱。

当时,在清河县,万老太爷出去访客会友、处理政务时,绿衣官轿后面有一小花轿尾随着,花轿里坐着的就是他的爱女万冬儿。这在当时清河县是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万老太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己的爱女带在身边。官轿后跟着小花轿,这几乎成了清河县一景。

冬儿悟性很高,又善解人意。父亲处理政务或会客交谈时,她一般不闹不玩,多是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静静地听,一副成人的神态。耳濡目染,她从小学会了许多处理事务的本领,并日益练达。

冬儿自小就很有性格,既聪明又倔强。那时是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年代,冬儿竟然不肯缠足,由于父亲宠爱,别人也拿她没办法。小小年纪,她就吵着要读书识字,那时候读书是男人的事情,但在她的软缠硬磨下,万公馆破例让她念书,使得她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万冬儿渐渐长大了,慢慢显示出她的才干来。在万老太爷的鼓励下,冬儿从母亲张氏手里接过了万公馆的总管之职。因她干练且不偏不倚、说一不二,在几年时间里,就把拥有老老少少几十人的万公馆管理得井井有条。

1897年,刚刚20岁的万冬儿由父亲作主,嫁给了山阳县周起魁先生的次子周劭纲为妻。周劭纲性格随和,忠厚笃诚,而万冬儿的精明干练及管理万府的能力却名声在外,尽人皆知,所以万冬儿自从嫁到山阳附马巷周家大院后,婆婆年迈体弱,渐渐就由她主持家务。万冬儿果然不负婆婆的信任,周府中姑嫂间有了矛盾,处理家务时遇到困难,“请十二姑来说说清楚”便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而冬儿每请必到,到了就三下五除二将这些连“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干脆利落地处理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冬儿嫁到周家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周恩来。那个年代生儿子富贵,冬儿又是头胎生儿子,她在周府的身价地位就更高了。只可惜,不多久公公周起魁去世,万家也已经渐渐衰落,冬儿再有本事,也无回天之力。生性倔强的冬儿硬撑着整个周府,终于在1907年病倒。她抱病操劳,对外隐瞒病情,以致延误医治,于夏天不治而亡。冬儿这一年只有31岁(虚岁),死得非常可惜。万家得知爱女去世后,万分悲伤,冬儿的母亲张氏强令周劭纲置办楠木棺材,要披五层麻、漆七层漆、做像模像样的道场。当时周家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来钱如此操办?虽然周劭纲唯唯诺诺,但无能为力。万老太太毫不退让,不达目的不许安葬。

最后,只好把灵柩厝于庵中。直到28年后,万老太太亦已作古,周劭纲用多年来攒下的一笔钱,把妻子的灵柩领回淮安,归葬于淮安东门外周家祖茔地。

家道不兴无钱续弦,再加上怀念美丽能干却不幸早亡的爱妻,从此周劭纲孑然一身,孤独度日。他在此后很长时间里一直随身携带着爱妻万冬儿的画像,直至后来遇到意外情况不慎丢失。

周恩来对母亲怀有深深的感情。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众多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此后周恩来多次表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965年春节前夕,周恩来交给侄儿周尔萃一项特殊任务:带头移风易俗,代表他回一趟老家,平掉淮安的周家祖坟,棺木就地下沉,退耕还田。据说万冬儿的坟也被平掉了。据说,当地的农民不忍心将周总理生母万冬儿的坟平掉,就悄悄的把她的棺柩抬到距周家祖坟地东南方向约300米的知青小农场重新安葬,但因无墓碑,无人圆坟,三四年后,坟墓也就成了平地,再也找不见了。

周恩来的生父周劭纲原名贻能,字懋臣,后更名劭纲,1874年生于绍兴,是“国学生”、“主事衔”。这个“国学生”是花钱捐的身份。在那个时候,“国学生”就算很有文化了。主事则是官阶,正六品,也是捐来的,而且是“有官衔无职务”。父亲去世后,为了,生计,周劭纲远走他乡,先后在江苏、湖北、东北和河北等地谋事,给人当幕僚、家庭教师或文书、收发之类。周劭纲最难过的事情,是爱妻万冬儿死的时候他竟不在家,那时他正在武汉谋生。

1922年,在胞兄周贻赓的帮助下,他去齐齐哈尔当了烟酒事务局的办事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后和1931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地下斗争最艰难的日子,周劭纲都曾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上海和儿子在一起,并为革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1937年,抗战爆发了,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参加国共谈判。不久,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成立,生活无着的周劭纲和邓颖超的妈妈杨振德先后来到这里。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周劭纲和杨振德又辗转抵达重庆。

在重庆红岩村,周劭纲因年事已高,只做些看看门、扫扫院子的小事,但他与工作人员相处和睦,亲如家人。

1942年7月,周劭纲突然在红岩办事处病倒,高烧不退,7月10日就去世了。当时周恩来正住院且手术过后才两三天,大家知道周恩来是极重感情的人,对父亲一向很孝顺,怕他精神受刺激,对养病不利,决定暂时不告诉他。周恩来看出破绽来了。听说父亲去世已三日,周恩来立刻惊得脸色苍白,加之手术后身体虚弱,站不住了,立刻蹲到地上。在大家搀扶下他回到办事处,见到邓颖超后大发雷霆,“老爷子过世这么大的事为什么要瞒着我,你跟我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我?”责问得邓大姐直掉泪……

这天晚上,周恩来为父亲守灵至拂晓。

丧事公布后,毛泽东致电哀悼,蒋介石等国民政府的要人致函或到红岩吊唁。

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生活不安定,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他和爱妻万冬儿生下了周恩来、周恩溥和周恩寿三兄弟。

周总理生前对侄子侄女极少谈到自己的父亲。只在1964年8月他对亲属讲话时说过一句:“我对父亲是同情的。”1974年春夏之交,周恩来即将住院之前,他的侄子周秉钧出差北京,去西花厅看望他时,他竟主动对侄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对你爷爷是很同情的。他人很老实,一生的月工资没有超过30块钱。但是他一辈子没做过坏事,而且他还掩护过我。”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交给侄女周秉德一个很旧的小黑皮夹子,并说:“解放前,你伯伯做地下工作时,因为拿公文包上街目标太大,就把重要的文件和信放在这个小夹子里,装进贴身的上衣口袋里。夹子里还有一张你爷爷的照片。”邓颖超拿出照片来,周秉德看见照片背后有周恩来亲笔写的“爹爹遗像”四字。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第4个回答  2008-09-20
简单的说……

就是总理的祖上,爷爷那辈算是地主阶级~

总理是没落的地主之后~~

所以虽然是资产阶级出生,但家道没落,所以小时候的生活也并不宽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