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一句话:“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用的是什么修辞?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一句话:“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用的是什么修辞?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像梦一般,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反复使用了“像梦一般”,突出强调和表现出雨巷里丁香一样的姑娘多次出现,令人印象深刻,她的影子萦绕在作者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雨巷》中还有出现反复的修辞手法,就是“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和“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都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8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打破了感官的限制,打通了感觉的关联,以形成一种“音色交错的美”。突出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中的“愁怨”的特点。

《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词句的复沓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起结复见的做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重复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复沓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这种词句的复沓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

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但总体上又是有规律地重复的。该诗采用的是一韵到底的做法(押ang韵),在每节相隔不远的行的末尾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有些同样的字词还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

这种韵脚的反复使用,使韵脚这个音响(ang)在人们的听觉中被反复感受,由此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我们读这首诗,在听觉上的感觉就象是在听一首轻柔舒缓的沉思型的小夜曲,那饱含着寂寞、痛苦的感情而又让人感到甜美的旋律在我们的心头反复回响着。

关于这首诗的音乐美,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这话也许有点过誉,但这首诗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却不能不说是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怎么可能是通感,能“看”见声音,“听”到景色,才大概能算是通感,就是你的各种感官融合了。
这句显然没有啊
所以当然是反复了 说通感的有没有学过语文啊

参考资料:这篇课文是高一第二课,我才学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9-24
运用了顶针和复沓: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而丁香姑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姑娘,是一种象征,所以不存在把她比作梦,而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第4个回答  2008-09-10
应该是比喻吧,把丁香姑娘比作“凄婉迷茫”的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