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天地,教师讲,学生听,几乎整节课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展开自己的想像空间,对所学内容没有深刻理解,没有巩固,所以遗忘得也快。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所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一、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何等重要,孩子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就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气氛自然也会活跃。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呢?我在讲课时,通过组织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等,将学生的思维兴趣在短短几分钟内调动起来。二、塑造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x0d\x0a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同学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喜欢或厌恶该学科。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加强自身素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因为学生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是建立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x0d\x0a三、维持良好课堂气氛需要好的精神面貌\x0d\x0a良好的课堂气氛,表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上,应当是热烈而执着。首先教师必须始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用自己振奋的神态来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自己应有活泼愉快的情绪,手势动作要灵活自然,语音声调要抑扬顿挫,要向学生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激奋状态。其次,对学生来说,要学而不厌,时时跃跃欲试,处处津津有味,表现出一种对知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热爱。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热爱”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等。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很重要。不但表现在学生学的方面,也表现在教师教的方面。教师有兴趣,才能热情洋溢,专心致志地教。学生有兴趣,才能情绪高涨,聚精会神地学。总之,在这种气氛中,整个课堂会变得生动活泼。教师不唱“独角戏”,学生不是“旁观者”。\x0d\x0a四、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x0d\x0a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发挥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的幽默并不同简单的说笑话讲故事,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x0d\x0a五、活跃课堂气氛关键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x0d\x0a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只有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可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有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探索过程,在探讨中进行多方面检验和修正,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主人翁地位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实验,如用庶糖做“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x0d\x0a六、运用激励手段活跃课堂气氛\x0d\x0a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x0d\x0a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沟通感情法:课堂上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语言、神态、手势等方面。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滞涩,神态紧张,情绪低落,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安、沉闷和懒散,使课堂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此外,他们还会利用课前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行简短的“攻心战”,以加深感情融洽。二、先声夺人法:一堂课从一开始就象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三、挑起矛盾法:“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这里所说的“矛盾”,通俗地说就是学习中的“疑惑和不解”。对这些“疑惑和不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开能力一层一层地逐步挑起,也可由学生自己挑起,教师再有选择地交给学生。这好比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学生思考、争辩、究底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四、直观显现法:形象直观的手段很多,如通过影视再现、音乐烘托、实物演示、图画显现??这些手段可创设一种可感可知、有声有色、亦虚亦实的境地,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其兴趣和热情。直观的教具事先要准备好,显现要把握住时机,以突发性、新奇性扣住学生的心。五、幽默调控法:这里所说的幽默指的是一种诙谐的风趣。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运用一种单调、平淡的语言,有可能造成学生感知上的疲劳,精力的分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学生的惬饭欲睡。而适时适度的幽默犹如一盘菜肴加入一点味精,解除了学生的疲劳,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此外,幽默的语言还能把抽象的东西通俗化、形象化,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幽默,既有可能使课堂由活泼走向失控,也易给人以虚浮的感觉。六、激励竞争法: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同学、教师面前表露出来并得到肯定。根据这种心理,把课堂当赛场,引进竞争机制,可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并让大脑这台机器,开足马力,充分运转。其方式是多样的,如对学生阅读、解答、练习等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对优胜者或优胜组予以语言表扬、实物奖励等。七、分组讨论法。上语法课多数老师认为难以上得活,笔者运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如讲解“多重复句”时,拟了一组有代表的而又稍难分析的句子,要求学生以同桌前后的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增强了每个同学的参与意识,也调动了他们积极动口、动脑的兴趣。其实,对听说读写中一些问题都可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情况及时交换、小结,作出评价。 总之,如何营造课堂气氛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化学知识,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有较大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