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模仿能力强时应该做哪些引导?

11月1日,甘肃兰州。2岁宝宝和爸爸神同步托头侧躺看电视,网友纷纷表示:这绝对亲生的。妈妈王女士称,自己当时要洗澡就让爸爸看一会娃,出来后发现家里静悄悄的,还以为爸爸把宝宝带出去玩了,一看才知道自己想多了,两人竟在沙发上看电视,还摆着一模一样的

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时,作为父母应该要做好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正向。其次,家长不要否定孩子,哪怕孩子是在模仿,也可以多肯定孩子,然后适当的建议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盲目模仿。

(1)由于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幼儿又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无法分辨出事物的好坏。所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模仿,不好的行为予以改正。同时,不要觉得孩子模仿大人好玩而教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抽烟、喝酒、骂人等。

  

(2)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会模仿动作、举止,而并不会深究这种行为出现的本质原因。比如孩子喜欢模仿武侠英雄的招数,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孩子学习英雄身上的意志品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3)有时孩子虽然很努力,但模仿得并不形象,父母和其他家人也不要嘲笑孩子,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挫败感。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伸出自己的大拇指,给孩子点赞或伸出双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会使孩子感觉到无穷的力量,促使孩子再次尝试,直到成功。

  

(4)幼儿喜欢模仿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一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模仿,明确自己模仿的目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片,就可以选择内容向上的动画形象对其进行引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及时制止儿童的错误模仿行为

当小孩模仿时,他们只是没有办法去识别他们所模仿的事物,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孩子们只是为了做一件事,而做一件事,而作为父母要学会帮助孩子识别,孩子的模仿行为是对还是错。父母若发现孩子模仿某些不良行为,应立即制止,并对孩子说好话,对孩子说出理由,让孩子从内心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可以阻止孩子下次再犯这种错误。

2、要教会孩子安全的重要性

事实上,模仿并不可怕,因为害怕孩子模仿某些错误行为,并给他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伤害。在此之前,有不少新闻曝出,不少小学生玩大量的网络游戏,甚至模仿网游里面的行为动作,导致他们处于危险的环境。计算机游戏内的特技效果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要将特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而且儿童的模仿行为也无法区分出什么是正确的,因此说这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父母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模仿,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哪些是不可模仿的。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儿童模仿最大的来源是身边最亲的父母,而父母平时许多不起眼的小行为,其实都印在孩子的脑海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的行为会很想父母。尽管基因也有一些影响,但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在模仿父母的行为。假如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那父母就要及时纠正他们平时表现不好的行为习惯,并在孩子身上起到示范作用。

总之,模仿虽好,但父母也必须善于模仿,及时纠正孩子对某些错误行为的模仿,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只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就能让孩子在模仿敏感期里,多学点东西,为更好的成长道路前进。很多父母都很头痛,因为孩子太模仿,所以想要阻止孩子这样做。但是,打骂的做法不仅会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降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所以,家长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模仿行为,不能直接扼杀。

第2个回答  2022-11-03

孩子爱模仿,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孩子没有选择性,他分不清好坏,自己感兴趣的就模仿,这时候大人要引导孩子模仿好的行为。
孩子模仿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亲的一切行为,要积极向上,父母亲好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现在孩子的视野非常广阔,可以看电视、手机、电脑等,有很多模仿对象,父母亲一定给孩子选择好的模仿对象,让孩子形成好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模仿的对象很多,能够激发出孩子的创造性。
孩子模仿对象如果非常优秀,那么父母就要奖励孩子模仿这种行为,孩子就会越来越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如果孩子模仿的行为不好,父母亲要给予处罚,那么孩子就会制止,不再模仿这种行为。
建议父母经常与孩子玩一些智力性的创造性的 游戏 ,比如积木、积塑等玩具的造型,每次孩子摆完造型之后,父母都对孩子说:“你做的造型真的很独特,我从来就没见过,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你真的很有办法!”尽力强调孩子 游戏 活动的独特性及他独特的想法,会使孩子更关注自己的头脑里的想法,更注意创新。
当然,父母在鼓励孩子的独特表现时要尽量平和一些,不能助长孩子骄傲自满的心理。
另外,父母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人最好不要帮孩子太多,如果孩子经常有表哥表姐来往,或有那种比较“霸气”的小伙伴,父母要尽量注意观察和引导他们之间的交往,避免不平衡的强弱关系导致孩子习惯于顺从而总是模仿别人。
最好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两个个性相对平和的孩子经常来往,和随和的伙伴在一起交往能减少很多冲突,同时孩子反倒更能彰显出他的个性。
当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时,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敏感期,正确的引导孩子,使孩子变得更加的聪明和有责任感。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常常会看到在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影响。作为父母应该作为榜样去时时刻刻的影响自己的孩子。

一、声音模仿
1、训练方式:声音模仿先要让孩子听到声音,孩子听到声音会无意识跟着模仿,当孩子发音时,及时模仿孩子的发音予以回应。得到回应后,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发音这个行为有效,孩子可能会接着发音回应。如果持续得到回应激励,便会激发孩子不断强化发音这个行为,增加发音的频率,并开始主动有意识地发音,这样就形成了互动交流。如果回应后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可以再次模仿孩子的发音,爱意满满期待地看着孩子,等孩子回应。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回应时,要面对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积极互动,可能就是“哦”“噢”“嗯”等语言。

2、操作要领:关注孩子发音,模仿孩子发音,加入游戏训练,过程引导鼓励。


二、肢体动作模仿
1、训练方式:孩子在进行模仿时,会先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根据对方的反应给予不同声调和动作回应,回应的动作往往是在模仿中完成。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活动中,可以根据活动中的动作和重点强调内容,赋予不同的表情语调和动作进行表达。互动中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多变的语调,不仅让互动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丰富了孩子的模仿素材。如:唱两只老虎“跑得快”,家长可以做出跑的姿势配合着急的语调唱出来。

2、操作要领:内容丰富的互动活动,教孩子学会模仿至少一种动作,全情投入做好模仿的榜样,鼓励引导孩子学习模仿。

三、操作物品的动作模仿
1、训练方式:当孩子在操作某个物品时,家长可以通过模仿孩子动作,来获得孩子的认同和关注,家长和孩子形成战友关系。同时灵活多变的物品操作方式,让孩子的互动意愿增强。得到孩子接纳认同后,可以教孩子模仿学习他人,家长通过展示新的操作方式,引导孩子观察和模仿学习,让孩子的模仿学习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进行。

2、操作要领:模仿孩子操作动作,加入新的操作动作,利用孩子的关注教孩子模仿学习。


四、模仿动作拓展训练
1、训练方式:在互动模仿游戏中,家长通过增加新的操作变化,让互动游戏更有趣味,游戏可以更顺畅地进行。孩子对家长会有更多的关注和沟通互动,家长就可以更好地教孩子,使用更多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操作物品。孩子在不断模仿中学习思考,慢慢地模仿对于孩子来说变得更容易,孩子会更加主动地去模仿学习。

2、操作要领:家长和孩子轮流模仿,用新内容引起孩子兴趣,孩子具备模仿至少一种动作的能力,孩子尝试模仿时给予鼓励引导。

每一次模仿对于孩子都是学习的机会,只要家长用心,模仿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场景中都可以进行,这样孩子就可以在不断的模仿练习中学习成长。

第3个回答  2022-11-03

第一、家长应该做出积极行为

在孩子模仿能力极强的这段敏感时期,父母应该把握好机会引导孩子,做一些正确的积极的行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

让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取得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进步,所以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父母以及身边的家人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还发挥了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所以不仅需要家长进行行为正确引导,还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教导。

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判断是否应该正确模仿,并且监督孩子的模仿行为极其重要。


第二、孩子的模仿行为没有方向感,需要家长进行心理引导

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行为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孩子自己不知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不好的而不能模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父母们及时监督,及时纠正。正确的就微笑表扬,错误的就及时改正。并且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教导,告诉孩子学会分辨生活中的各种语言、行为等的深层意义为什么。

让孩子在面对他人的一些比较吸引人目光的行为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孩子正确的模仿行为。

第三、家长对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

家长在纠正孩子时需要温声细语的引导,而不要歇斯底里地向孩子讲道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些正确的事和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行为靠近孩子才会在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后,继续开心地做模仿。

第4个回答  2022-11-03

 由于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幼儿又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无法分辨出事物的好坏。所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模仿,不好的行为予以改正。同时,不要觉得孩子模仿大人好玩而教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抽烟、喝酒、骂人等。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会模仿动作、举止,而并不会深究这种行为出现的本质原因。比如孩子喜欢模仿武侠英雄的招数,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孩子学习英雄身上的意志品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有时孩子虽然很努力,但模仿得并不形象,父母和其他家人也不要嘲笑孩子,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挫败感。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伸出自己的大拇指,给孩子点赞或伸出双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会使孩子感觉到无穷的力量,促使孩子再次尝试,直到成功。

  幼儿喜欢模仿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一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模仿,明确自己模仿的目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片,就可以选择内容向上的动画形象对其进行引导。但是孩子模仿的东西毕竟有好有坏,自然也就会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人们模仿别人,往往都是认为那个人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是有自己欣赏的地方,对于已经有了自我分辨能力的人这自然是好事。

但是对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小孩子来说,家长就需要对孩子加以引导。





相似回答